权益大资金时代,机构资金都在抢购优质核心资产,大机构对白酒行业的肯定,是白酒充沛的现金流和超强的赚钱能力换来的。
啤酒行业的赚钱能力亦然,行业的集中度不像白酒那么分散,但是论高端程度那就没有可比性了。
白酒的高端系列只有CR3,啤酒的高端系列大部分份额都在外资手里,价格的差异导致啤酒的毛利率只有40%左右,而白酒已经高达90%。
在全球范围内,唯独一家企业做的是全球性的生意,那就是百威英博,美股市值1300亿美金。
2019年全球范围内销量前五大厂商分别是百威英博、喜力、嘉士伯、华润啤酒、莫尔森康胜、青岛啤酒,国内上榜的只有青岛。
青岛啤酒的历史要追溯到1903年,这一年,在青岛登州路,德国人创立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也是青岛啤酒的前身。
白酒品牌价值论的是窖龄和历史,啤酒品牌如果论历史也只有青岛。
就现在,你跑到德国的随便一个酒巷子里,找个伙计问问,他要么不知道中国有哪些啤酒品牌,要么就只知道有青岛啤酒。
啤酒当下的几个问题
啤酒不像白酒,还有百年佳酿,啤酒酿制后放置的时间越长,口感就会越差。你跑到小酒馆,问小二来一瓶80年代的青岛啤酒,小二一定觉得你喝多了。
啤酒讲究的是口感,要喝鲜啤,因为时间的关系以及运输的成本问题,啤酒近十年来很少有厂家能把业务做到全国范围,即便是百威,也是靠着不断的并购当地厂商扩大的市场份额。
2004年至2013年间,国内厂商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并购以及打价格战,这轮价格战胜出的选手有青岛和雪花,当然雪花是最大的赢家,以至于现在华润还在头疼雪花的价格怎么才能抬一抬。
1)产销量增长问题
中国啤酒行业也整体已经进入成熟期,行业产销量近五年来正在以年-5.5%的速度下滑。2011年开始滞涨,2014年后产销正式下滑,CR5里所有的啤酒厂销量增速都已经跌至了1位数。
14 年至 19 年间,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和华润啤酒的销量 CAGR 分别为-1.3%、-6.5%、-4.0%和-0.4%,吨价 CAGR 却分别达到 1.2%、3.6%、5.3%和 4.5%。
数据来源:Ifind
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已经较高,2018-2019年中国的人均年啤酒产销量约为27升,同时期饮食文化较为接近的韩国是39升/人,中国目前已经是日韩的70%左右,增量空间已经有限了。
2)涨价问题
白酒行业同样面临销量天花板的问题,但是白酒行业提价能力强,品牌的议价能力很强,靠涨价也能维持更高的利润,而啤酒行业过去因为价格战的原因,导致品牌的提价能力都较差。
在国内高端啤酒领域,百威英博的市占率47%,其次是青岛啤酒的14%,再其次是华润啤酒11%和嘉士伯4%。这么看高端领域青岛掉队的还不是太严重。
产销量的问题是由人口增长决定的,这是不可抗力因素,而品牌的提价是厂商经营所决定的。比如,百威一个外来啤酒厂,也能在国内拿下47%的市场份额,而且做的还是高端系列,销售毛利率高达52%。
青岛啤酒的业绩
上半年国内啤酒行业产量1714万千升,受疫情影响整体下滑了9.5%,啤酒厂也受到了影响,青岛啤酒净利润增长13.7%、重庆啤酒增长3%、百威亚太下滑69%。
三季度百威披露业绩,公司前三季度收入49.38亿美元,同比下降14.8%,净利润5.01亿美元,同比下降41.3%。
三季度国内疫情已经已经得到控制,啤酒厂的利润事实上是复苏的,不过百威英博全球业务今年还在亏损,这说明疫情对啤酒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数据来源:Ifind
青岛啤酒的影响反而是最小的,前三季度营收244.22亿元,同比下降1.91%,净利润29.78亿元,同比增长15.17%,前三季度的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这是青岛啤酒有史以来业绩最好的一年。
当然有一点要特别说明一下,啤酒第四季度通常是淡季,很多啤酒厂四季度的业绩反而没三季度业绩好。
青岛啤酒的估值
传统估值计算方法已经不适用现在的市场了,今年大资金扎推炒酒,行业的估值已经畸形,汾酒可以80倍,茅台可以50倍,全球最大的啤酒厂百威可以90倍。
对于消费行业来说,只要生意模式够好,能长期持续创造稳定的盈利,这样的公司估值可以很高。
青岛啤酒在三季度中,预收账款达到50.12亿元,啤酒和白酒行业的账期一样,概不赊账,所以酒企的现金流都是非常充沛的。
三季度账上现金197.78亿元,利息收入3.92亿元,去年利息收入5.15亿元,现金奶牛都是这待遇。
吨价提升方面,公司三季度单季度吨价同比增长1.8%,受益于灌装产品占比提高,同时吨成本同比下降0.7%。
青岛目前在主推的高端系列产品,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已经实现成功的基础上,陆续推出全麦啤酒以及0.00等系列,持续进行品牌高端化升级。
这应该是三季度业绩秒杀其他酒企的主要原因,对于这样的消费奶牛,刺客认为估值早晚会到2000亿。
(千寻专栏 乔令)
关键词: 青岛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