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驼鹿新消费,作者 | 齐成
Manner成立六周年之际,突然传出寻求香港上市的消息。据彭博报道,知情人士称, Manner Coffee正在考虑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募集至少3亿美元。“这家中国公司一直在与投资银行讨论,探讨可能最快在2022年上市,目前该讨论还处于早期阶段,出售规模和时间等细节仍可能发生变化。”
不过,Manner创始人韩玉龙随后向媒体表示,公司无相关计划。
明年港股见?
尽管,韩玉龙否定了有相关计划。但从Manner Coffee今年上半年三次融资的疯狂节奏来看,此次传出上市并不令人意外。
根据公开信息披露,2021年3月、5月、6月,Manner进行了三轮融资,融资额和轮次未披露。现在Manner背后的投资者堪称豪华,除了2018年首次融资进来的今日资本和2020年底进来的H Capital和Coatue Management,今年上半年,淡马锡、美团龙珠、字节跳动也纷纷加入。
资本的涌入,必然加快其发展速度。
资料显示,Manner Coffee 由韩玉龙、陆剑霞夫妇在2015年创立。隶属于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2015年开出第一家门店,位于上海南阳路,仅2平米,前三年只在上海开出8家门店。即使2018年10月接受今日资本投资后,也只在当年年底新增了5家门店。
不过,2021年开始,却风格突变,进入了一个开店快速通道。2021年6月初,Manner门店数已经翻倍增长到到140多家。10月12日Manner在其公众号披露,目前已经有约300家门店了。这意味着,Manner四个月开了150家店,一天开1.25家店。
疯狂开店的背后是其估值的暴涨。有数据称,Manner在180家门店时,估值已经达到了28亿美元,单店估值约为1500万美元,远超星巴克和瑞幸。按照目前300家左右的店铺规模,目前估值很可能已经上涨到45亿美元。
对此,驼鹿新消费创始人李东楼认为,在当下不太景气的投资环境下,Manner目前如此高的估值规模,如果想要继续进行融资,基本上只能走公开上市一条路了。而且,趁着咖啡赛道正热,Manner若此时寻求上市,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Manner如何避免低价内卷竞争?
尽管,目前Manner上市的计划,真假难辨,扑朔迷离。但,咖啡赛道目前确实竞争激烈,且日渐呈现内卷化。
在国内这一波咖啡浪潮中,不管是瑞幸还是Tim Hortons,对资本市场最大的卖点都离不开数字化和线上渠道。
但,现在还在闷头开店的Manner显然不走这条路。Manner的门店基本走中小门店模型,不贩卖第三空间概念,也不承载线上订单。
那么,它有什么新故事吗?
事实上,资本市场之所以给出其超高估值的想象空间在于,Manner的低价位能够笼络更多的咖啡消费人群。
以北京丽泽天街店为例,Manner最便宜的浓缩和美式,L杯定价为10元和15元,拿铁、卡布奇诺、澳式白三种L杯的价格分别为15元和20元,而最贵的燕麦桂花拿铁分别为25元和30元,手冲咖啡则在20-25元之间。
每天花十多元钱喝一杯咖啡,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不会造成压力。
但在这个价格段卡位的并非只有Manner,来自加拿大的国民咖啡Tim Hortons和瑞幸都在性价比上暗下功夫。Tim Hortons2019年进入中国时宣传“国民咖啡”,对标友商,同样的产品只有对方的七折、八折左右。瑞幸早期更是大把发券,1.8折券屡见不鲜,成功拉起一波咖啡消费的热潮。
门店多才是护城河?
作为日常的“口粮”,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在哪家下单只有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谁离得更近。
“星巴克的咖啡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吗?那为什么你一喝咖啡就想到星巴克?因为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它,所以开店是一个解决方案!”今日资本管理合伙人徐新的一句话,点破了新咖啡品牌疯狂开店的秘密。
产品不是门槛,咖啡师也不是护城河,只有门店才能决定一切。
投资鹰集咖啡天使轮的欧游集团创始人苏成曾表示,现在咖啡店的高估值代表的是想象空间,“咖啡的想象空间是在于全国人民都喝起来,目前的结果说明资本更相信连锁店能开遍全国。”
也因如此,咖啡赛道的新起之秀大多把开店规模放在第一位。如瑞幸咖啡虽然因为财务造假退市,但从退市后的表现看,2020年的5259家门店,40亿元营收,依然是咖啡市场不可忽视的重量角色。
而Tim Hortons进入中国市场时,尽管当时咖啡市场还没有爆火,但依然计划10年开出1500家门店。甚至为了融资加速开店,Tim Hortons更是通过另类的方式寻求登陆纳斯达克上市。
今年8月份,Tim Hortons突然宣布,运营其中国业务的公司同意通过与空白支票公司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 合并,之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宣布将在美国上市的消息后,Tim Hortons表示,上市能为未来开店融资,也将为可能的投资带来资金。
Tims中国首席执行官卢永臣更明确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在华门店将达到400家,或每36小时开一家,其中包括了旗舰店、经典店和Tims Go三种形态。
开更多店构建更深的护城河,这也是Manner需要给资本市场描绘的蓝图。不过,随着咖啡赛道的日渐拥挤,实现的难度着实不小。
事实上,最近拿到钱的咖啡品牌,都放言将大开门店。
2012年成立的Seesaw,9年只开出33家店,但在今年上半年拿到融资后,其创始人及CEO吴晓梅表示, 年底门店总数将达到100家门店左右,明年底翻倍到200家门店,未来五年之内,希望能开出500-1000家门店。代数学家咖啡也把2021年的目标定位100家店。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大咖啡品牌的“竞跑”,一二线城市合适的点位将会越来越少。
下沉市场有机会吗?
另一方面,线上即溶咖啡品牌收割了第一波线上红利后,纷纷调头往线下开店,三顿半的上海首店离Manner首店仅仅2公里。
消费市场最被频繁提及的“下沉市场”里,对于新咖啡品牌来说,还是另外一番模样。一位长沙新消费品牌创业者就表示,“成都、长沙的餐饮、咖啡、茶饮玩法,和北京、上海根本不是一回事”。一二线的打法并不能简单复制,也许需要收购来完成对这些区域的覆盖。这又需要钱了。
“咖啡作为一个刚刚在国内完成市场教育的消费品类,消费者对于咖啡品牌的忠诚度还未彻底建立起来,“低价格、易获得”成为咖啡品牌最大的护城河,这既是新咖啡品牌的市场机会,也是一个必须面对难解之题。目前来看,新咖啡品牌只能够通过砸钱开店和补贴营销这两种方式来建立护城河。”驼鹿新消费创始人李东楼说。
而从消费品公司的普遍发展规律来看,有了品牌之后,基本上都会慢慢转向打造平台,扩充品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因为单单咖啡这个概念和营收难以支撑。根据《晚点》报道,Manner 2020年营收2-3亿元,2021年目标5-10亿元。如果自身不能实现规模化营收支持扩张,通过上市在公开市场进行融资补充“粮草”也是必然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营收增长压力大,但Manner现在仍然坚持不开外卖,理由是,时间和温度会影响风味。
事实上,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急速扩张的新咖啡品牌寻求上市都是必走的一步。区别在于,Manner如何讲出更为性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