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港交所迎来首家手术机器人!微创医疗孵化项目上市,首日市值超400亿港元

时间:2021-11-05 12:22:48       来源:钛媒体

港交所迎第一家手术机器人企业。

11月2日,微创医疗机器人(02252.HK)正式挂牌港交所,该股发售价为每股43.20港元,首日交易低开7.87%,报39.8港元,盘中股价一度跌破发行价,午后股价拉伸,市值站上400亿港元。

截至收盘,微创医疗机器人涨6.02%,报45.8港元,最新总市值436.55亿港元。

一路走来,资本簇拥

微创医疗机器人于全球发售3620万股H股,香港香港公开发售获得约162.83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股份获约16倍超额认购。高瓴、Aspex、礼来、雪湖资本、Yorkool、科技基金CloudAlpha以及Artisan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了本次发行。

发行超额配股权前,按发行价每股43.2港元,经扣除公司就全球发售应付的包销佣金及其他估计开支后,微创医疗机器人此次IPO全球发售收取的所得款项净额约14.57亿港元。另外,若超额配股权获悉数行使,公司将就配发及发行的543万股额外H股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2.25亿港元。

根据公告,微创医疗机器人此次上市募集的14.57亿港元资金中,35%将用于核心产品图迈,21%用于骨科手术机器人,19%用于其他候选产品,9%用于集团产能及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10%用于创新的机器人技术及产品扩张集团产品组合,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微创医疗机器人致力于设计、开发及商业化手术机器人,以协助外科医生完成复杂的外科手术。

微创医疗机器人的身后,是业内有着“黄埔军校”之称的微创医疗(00853.HK)。2014年,作为微创的内部孵化项目,手术机器人的研发项目立项。2015年,微创医疗机器人独立,并迅速完成了A/B两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高瓴、CPE源峰、贝霖资本、远翼投资、易方达资本等,投后估值达250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微创医疗机器人是全球行业中唯一一家拥有覆盖五大主要和快速增长的手术专科(即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手术)产品组合的公司。

手术机器人最先是用于辅助腔镜手术,但正不断应用于越来越多的手术专科,临床价值不断提升,随着全球手术机器人产业不断成熟,这一市场获得了快速增长。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3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83亿美元,并可能于2026年达到336亿美元。

在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极低,202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仅为4亿美元。但中国患者人数众多且对微创伤手术的需求旺盛,增长潜力巨大,预计2026年有望达到38亿美元。同时,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例有望从2020年的5%增长至2026年占全球市场的11%。

目前,微创医疗机器人拥有三款旗舰产品,分别是图迈(Toumai)腔镜手术机器人、蜻蜓眼(DFVision)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和鸿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并均已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绿色通道”)。蜻蜓眼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图迈及鸿鹄处于注册批准阶段。除旗舰产品外,微创医疗机器人另有六款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在研产品。

资本会再一次“背叛”国产手术机器人吗?

虽然公司产品管线丰富,手术机器人市场前景光明,但当下的国产手术机器人市场还在破晓时分,微创医疗机器人至今也未有盈利。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六个月的亏损分别为6980万元、2.09亿元和2.42亿元。高昂的研发成本是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微创医疗机器人的研发成本分别为6811万元、1.35亿元、1.6亿元,分别占经营开支总额的85.3%、82.1%、75.5%。

短期内实现盈利,对于微创医疗机器人来说并不现实,因为其在研产品的商业化将继续产生巨大且不断增加的开支。但在打破国外垄断的路上,微创医疗机器人也不是踽踽独行。

2020年,国产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688277.SH)登陆科创板,其专注于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上市首日,天智航股价较发行价暴涨614.29%,股价86元,市值达到361.2亿元。

可以作为参考的是,虽然天智航的上市极大地刺激了国产手术机器人市场,但这支亏损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也一路下滑。截至11月2日收盘,该股报20.1元,最新总市值84.39亿元。

同样是短期盈利难、研发投入高、资本簇拥,又身居快速增长的手术机器人赛道,微创医疗机器人的二级市场之路似乎也不会平坦。

(App编辑杨亚茹综合IPO早知道、中国证券网等)

关键词: 医疗 健康 科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