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医保谈判后,六大药房三季报全扫描:门店扩张全线提速,“百亿俱乐部”出炉

时间:2021-11-11 14:53:21       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期三天的2021年医保谈判(下称国谈),在第二天,也就是11月10日,进入高潮。

国内四大创新药企恒瑞、百济、君实、信达的PD-1谈判结果乐观,股价闻风大涨(详见《120万CAR-T或无缘医保谈判,国产PD-1药企股价飙升,阿斯利康集体‘比耶’合影》)。

厚积薄发。今日之结果,与今年5月1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在《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中提及的医院+药店“双通道”模式(以下简称“双通道”政策)落地直接相关。国谈降价之后,困扰创新药企多年的“降价不增量”难题,因此迎刃而解。

“双通道”带来的处方外流,在利好创新药企的同时,也带动了药房股全面回暖。国内连锁药房“四大天王”前三季度营收,首次全线超百亿。

早在今年年初,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还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称“药店的好日子到头了。”不到一年光景,即峰回路转。

三季报显示,国内六大上市连锁药房老百姓药房(603883.SH)、一心堂药房(002727.SH)、大参林(603233.SH)、益丰大药房(603939.SH)、健之佳(605266.SH );漱玉平民(301017.SH)营收呈现增长趋势,增长比超过10%。

三季报之后,药房股回暖。益丰药房10月29日公布三季报,当日股票收盘价格47.75,比前日上涨3.11%;而一心堂10月30日三季报公布后,股市也随之看涨,11月1日收盘价格34.87%,上涨10%。“劵茅”冯柳更是看中处方外流的长期趋势,在三季度更是重仓药房股,仅在益丰、大参林就下注近30亿。

药房的“春天”似乎真的到了。

尽管“医药分开”仍在路上,但受“双通道”利好政策影响,三季度药品销售渠道“处方外流”规模扩张迹象明显。开店扩张的同时,能否稳定现金流,同时放眼未来做好处方外流承接,成为连锁药房急需解决的问题。

院外零售市场不只有药房,在药厂、流通企业、“互联网+药房”等竞争之下,未来,连锁大药房将如何顺利破冰,延续三季报的利好?

01 六大上市药房三季报:“烧钱”扩张撑起的百亿营收

国内连锁药房“四大天王”前三季度营收,首次全线超百亿。

10月底,国内上市的全部六大连锁大药房相继公布了三季报。能否度过内忧外患的这个“寒冬”,谜底正在揭晓。

三季度,大参林营收高居榜首,前三季度共计123.55亿,同比增长17.75%;一心堂、老百姓、益丰等三家以超百亿的业绩紧随其后,同比增长均超10%;其他两家区域性连锁药房,立足山东的漱玉平民、云南的健之佳营收额同比增长15.07%和11.34%,分别为36.67亿、37.15亿。门店扩张、客流量增加等成为增长主因。

今年以来的营收增长,与连锁药房规模得到迅速扩张关系密切。零售连锁药房正在翻倍增长。

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共6619家,门店32.96万家;早在2007年,两个数据对应分别为1800家、门店12万家。六大上市连锁药房扩张速度更加迅猛。今年前三季度以来,六大上市连锁药房门店数量已超越2020年全年。以老百姓大药房为例,2019年底,门店数量3894家;至2021年9月底,增至8163家,不到两年,门店数量翻了一倍。

连锁药房正在步入大扩张时代。202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中指出,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药店间距限制,进一步推动了连锁药房的扩张,而扩张之后,也使得门店有能力承接更多的客流量。

受国务院该政策带动,连锁药房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地皮、仓储等成本陡升。新店初期往往是亏损状态,利润增长需要时间,叠加疫情因素,连锁药房两大关键财务指标“净利润”、“毛利率”蒙上一层阴影。立足于岭南的大参林药房因6-7月广东疫情受到冲击,尽管营收夺冠,但其归母净利润和毛利率却显著下降。

几家药房净利润、毛利率增减不一,与总营收全线走高形成对比。一心堂、老百姓、益丰、健之佳等四家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同比增长15%左右;其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上升0.5-2.5%。大参林和漱玉平民两家,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分别下降5.62%和10.58%,与此同时,毛利率也下降了0.34%和0.11%。

在商业化落地过程,现金流多寡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处于急速扩张期的连锁药房更是如此。现金流的多寡,决定了药房的储货能力,也影响其扩张速度。

整体看,六大连锁上市药房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都为正数,这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有能力持续扩张,其中健之佳药房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288.75%,这主要受到新租赁准则影响,在健之佳药房不断地偿还租赁负债的情况下,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不断增加。

如果分别来看“投资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六大连锁药房因门店扩张,现金流可能出现大量流失;而融资补档缓慢,负债增加越发明显,导致企业现金流入缓慢,流出严重。在这方面,一些企业表现较好,比如一心堂的“投资性现金流”为6.74亿,同比去年的-2.29亿有所增长;漱玉平民的“融资性现金流”由去年的-0.44亿增长至2.77亿,说明两家企业扩张较平稳,现金流正常。

盲目扩张可能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这方面也有不少前车之鉴。曾经的药房老字号、“掉队者”大连药房就是典型案例。大连药房的高光时刻,在本地有四十多家门店,甚至扩张至内蒙古等外省。2016年,这家几经转制的百年老字号倒闭了,仅存的七家门店全部被关停。药房扩张脚步迈得太大,赶上流年不利,遭遇消费不旺、市场低迷的时期,导致现金流断裂。

现金流控制的良好程度,影响着六大上市连锁药房的未来。

02 处方外流,连锁药房爆发增长的“引信”

正在处于爆发前夜的连锁药店,得到了资本青睐。高瓴三季度在二级市场减仓了数家医药股,但是,它对连锁药房的关注却在加码。

今年下半年,高瓴的全子公司高济医疗在与益丰大药房达成“数字化智慧药房”战略合作,并在上海进行试点。此前,长期关注医药板块的“劵茅”冯柳持续重仓药房股,仅在益丰、大参林就下注近30亿。

有人对此发问:资本为何频频看好连锁药房的未来?“处方外流”的大潮下,零售药房销量将迎接质的飞跃。这将深入影响连锁药房发展格局。

据专家估算,截至2021年三季度,我国处方外流率仅仅在7%左右——这是日本1982的水平。对比美国处方外流率达到75%,而日本处方外流用了30年才基本实现。

中国处方外流增长的临界点还远未到来。若退一步估算,假设2030年我国处方外流率为10%,那么处方外流产生的药品销量规模可达到1700亿元(25400*68%*10%)。

2020年是处方外流增速最快的一年,处方外流导致的零售药房新增规模,从2019年的143亿元增至427亿元。

2020年我国公立医院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2%,零售药店市场逆势上涨,同比增长3.2%,处方外流趋势逐渐凸显。

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仍然是主要原因。近年来,“医保控费”、“医保个账改革”、“网售处方药”、“分级诊疗”、“双通道”等监管政策,推动医药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院处方外流,将医保资金推向统筹管理,并向符合条件的药店开放。

以药养医也非医院长久发展之计,为控制医院药占比、降低医院药房运营压力,医药分离势在必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疫情对处方外流的影响显著,居民远距离买药存在风险,耗时久。2020年2月23日,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现任湖北省省长)暗访武汉两家药房,现场发现群众买药困难的问题,要求“医保等部门尽快增加重症慢病定点药店数量”。这导致民营连锁药房要承接大量的处方外流的销量,为客流量、营收、利润等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各地要积极推动电子处方流转。而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处方外流提供技术基础。一是互联网医疗企业处方流转平台,如平安医保科技、浪潮健康(青岛);二是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平台;三是国家卫健委统一处方流转平台;四是国家医保局统一处方流转平台。

03 “双通道”,连锁药店突围之路

成本提高、利润下降,零售药房面临的冬天有多冷?今年年初,有业内人士曾预测,未来全国约有1/4的单体药房面临倒闭。“双通道”政策加持下,处方外流或许是突围之路。

处方外流困难重重,在于处方难以从医院流出。此前《财健道》在“双通道”政策落地之前,从相关人士了解到,新药、特药的流出,仍需医药公司直接与医院交流。医院方在没有获得处方外流益处,却要担责的情况下,不愿意或抵制处方外流。但一经流出,在流通的过程中,处方信息真假难辨,对药店来说这只是难题之一。不仅如此,天价新药、特药阻止了病人院外购药的途径,因院外药店需要病人自费。恒瑞的一只PD-1,自费价格为19800元/瓶,而医保报销后只不到3000块;新冠疫情也增长了处方外流的不确定性,比如感冒药、退烧药等只能去医院购买。

今年5月1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公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医院+药店“双通道”模式首次正式被提到国家层面,并予以推广,使得特定药品目录能够在特定药店实现院内院外报销同等化,不仅提高患者买药的可及性,也给零售药房,尤其是连锁药房带来新的机遇。

“普通药房接入医保系统”、院内院外报销同等化,这为零售药房承接处方外流带来了福音。9月10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适应国家医保谈判常态化持续做好谈判药品落地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省份10月底公布本省纳入“双通道”的药品名录,11月底各省内地级市(州、盟)至少有一家符合“双通道”的零售药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江苏、四川等12个省份正在落实双通道管理机制。

上市连锁药房具备先发优势。业内人士预估,连锁药房至少可承接60%的处方外流量。到2030年,处方外流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

老百姓药房从2016年的12家DTP药房增至145家,五年来翻了约12倍。在其145家DTP药房中,已有93家获得“双通道”资格,约占总数的64%(DTP,即“Direct to Patient”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直接面向病人”,也称“专业药房”)。

与非双通道DTP药房相比,“双通道”DTP药房销售额提升均超过2倍,特药销售额提升超过4倍;大参林、益丰的DTP药房从2019年的不足40家,已增长至80家左右。漱玉平民大药房,今年以来DTP药房销售额(含税)达到了1.87亿元,同比增长35.71%。

连锁药房医保门店数量的增长,让“天价药”不再成为阻拦病人进门的高门槛。到今年9月底,老百姓药房直营门店中医保门店占比87.37%,院边店占比10%。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DTP委员会秘书长张小平认为,“双通道”品种的范围将来一定会扩大,而“双通道”药店数量的增加也是大势所趋。未来,“双通道”药店一定会成为处方药的院外“主战场”。双通道政策之后,一药店的服务型特性凸显,在医院无法提供等量的时间的情况下,药店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二药店的支付方式更多样化,如医保双通道、商业保险、慈善救济等;三药店灵活的运营模式,吸引了更多的客流量。

尽管“双通道”政策带来了销量,零售药房的毛利率却可能受影响。

与传统药房销售普药不同的是,DTP药房销售产品以抗肿瘤、抗病毒、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方面的新特药为主,往往单价较高,利润率较低。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双通道”政策逐步落实,零售药房与医院一样将履行“药品零加成”。在药店需要承担药品储存和运输成本,但没有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利润将受损。

为了应对潜在危机,连锁药房开始了多管齐下的策略。比如,老百姓药房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专家,益丰大药房为会员患者提供降价促销、免费煎药、远程诊疗等服务。连锁药房们还向“电商”方向迈进,老百姓药房线上销售总额达5亿元,同比增长160%,而公司的O2O外卖服务门店达6356家,占总门店的77%;一心堂大药房O2O业务覆盖7298家直营门店。

连锁药房商业化,这场旷日持久的竞争中,即便有政策加持,如果自身存在不合理的“防御”和“进攻”,那么对连锁药房来说,寒冬永远都在。这一轮大扩张后,有人成为赢家出线,有人沦为输家出局,时间永远是前者的朋友。

关键词: 生物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