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谁来为快递包裹上的“牛皮癣”背锅?

时间:2021-11-27 14:52:10       来源:钛媒体

每一年的双11都是一场快递大战,国家邮政局监测的数据显示,在11月1日至11月16日期间,全国邮政和快递企业共揽收了68亿件快递包裹,数量同步增长了18.2%。双11结束后,部分用户收到快递时发现包裹上多了个二维码小广告,需要扫码后才能查看具体内容,里面多是些推广营销信息。

最近,央视曝光了快递单上的新套路,一些包裹的快递单上贴有扫码领话费的广告,这些小广告迷惑性非常强,有的直接贴在或印在快递单正下方,让消费者误以为这是快递公司的官方活动,但其实里面满满的都是套路。一些不良商家之所以会盯上快递单,可能与背后的灰色经济链条有关,钻了某个快递环节漏洞的空子。

没有话费,只有套路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快递单广告不是单纯只具有传播性质的宣传广告,传播广告的信息只是前提,吸引消费者参与才是最终目的。根据央视的报道,一些快递单广告为了吸引消费者扫码,会打出具有吸引力的信息,如“先别拆,扫码抽20元话费”等,用各种噱头撬动用户的内心,让用户产生不扫码可能就亏了的心理。

央视记者扫码后发现,想要领所谓的“话费”需要填写一些列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等等,但填完信息后领的不是话费而是一份保险,并且还提醒用户最近会有保险客服来电注意留意接听。保险只是话费活动中的一种“奖品”,除此之外还有下载App领奖品、转幸运大转盘抽奖品等,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扫码领话费。

除了快递单上的扫码领话费,此前还出现过扫码领红包的包裹,套路与扫码领红包一样,扫码后会弹出各种抽奖页面,想要领取奖品需要填写个人隐私信息,一番倒腾后还需要关注账号或下载App,而红包往往是一些用处不大的满减券。

快递单广告的本质是营销,依靠快递包裹进行推广,目前我国的网购渗透率达到了85.2%,不断普及的网购给了快递单广告滋生和发展的土壤。同时,快递单广告也在考验看到广告的用户,在面对眼前可能存在的既得利益时(红包或话费)会不会扫码参与,活动里一步一步的填写信息增加用户的沉没成本,让用户感到既然都填写手机号了,不如就下载App的心理。

这类快递单广告要么是为商家引流,以收取推广信息的费用,要么是为了获取消费者的隐私信息,再售卖给其他商家做推广,这可能就是部分消费者频繁接到骚扰电话的原因之一。其实,贴广告的商家是想广撒网多捞鱼,国内拥有数亿的网购用户,只要贴的广告足够多、包裹足够分散,总会有消费者上钩。

目前,这类带有广告的快递单只出现在部分包裹上。笔者最近收的几个快递均未出现类似的情况,包裹的快递单只显示有基本信息,在询问快递公司客服后得知,快递单正常情况下只会显示基本物流信息,若看到其它信息请“忽略即可”,看来快递公司也知道快递单广告的存在,只不过不能告知笔者具体的原因。

既然问题可能不在快递公司一方,那么快递单广告是谁印的呢?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

除了快递公司和商家,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在快递面单上。对于快递上的营销信息,有商家吐槽道:“说实话我们商家也被顾客骂过,但这个和商家有关吗?和快递公司有关吗?”该商家拿着一张空白的面单进行打印,出来后的面单却被印上了抽奖领红包的信息,也就是说快递单广告与快递印单(电子面单)有关。

电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快递面单的变革,以前我们使用的是传统的多联复写面单,在面单上需要填写寄件和收件人具体信息、地址、寄件重量、商品属性和数量等。到了2014年菜鸟联合多家快递公司推出电子面单,简化了面单的信息显示,快递员可以通过机器快速扫码面单数据,进而提升快递分拣效率。

除了淘系,国内主流的电商平台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面单系统,包括京东、拼多多和抖音电商等,不同平台的电子面单管理存在差异,现在很难去判断具体是哪一家电商平台采用了在快递单上印推广信息的策略。

另一方面,根据某快递客服回复的信息显示,“商家需要向各大电商平台申请开通电子面单服务,后由对应的快递公司审核后,快递网点会向商家提供面单热敏纸和号段,”即用户在网上下单后,商家需完成电子面单打印再联系快递公司揽收包裹派送。

在这其中牵扯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快递电子面单具体由谁来管?除了平台谁又拥有更改电子面单系统的权限?进而录入各种营销推广信息。前文也提到,快递单广告只出现在部分包裹上,可能这与部分电商平台或快递公司的“地方分公司”有关。

更有趣的一点是,快递单广告的存在并没有违反相关规定。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快递单上印广告没有问题,法律上没有禁止性规定,只要广告内容不违法就可以。”前几年就诞生过不少在快递包裹上贴广告的公司,专门雇人在快递上贴广告,只不过现在快递行业变得更加规范,这类外贴牛皮癣性质的包裹广告逐渐退出了市场。

不过,笔者在查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后发现,保护法中的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许多快递单广告的宣传信息只是个噱头,内容和宣传标语并不符,已经算侵害了部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快递单广告的优点是物料成本低、传播范围广,若包裹上显示有用户购买的具体商品,还能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其次,快递单广告的另一大特点是地域性强,广告厂商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将广告印在某一区域的包裹上。笔者推测是某一级的平台电子面单系统出了问题,这一现象并非是整个电商平台或快递公司所为,现在的快递单广告也只出现在部分包裹上,并未普及到整个快递市场。

未来会如何?

据中商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快递业务量较2018年提升了一百多亿,快递包裹数达到635.3亿个,平均每个国内网民每年都会签收几十个包裹。在如此大的市场下,催生出了依靠快递电子面单发展的快递广告“新经济”。

行业总是要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去发展的,本次快递单广告问题的出现,暴露了快递电子面单缺乏监管的问题。既然快递单上可以印广告,那么广告的相关责任方要起到审查的义务,电商平台也应当查验广告的真实性,避免不良广告损害平台消费者的利益。

例如京东,拥有自营物流体系能够避免快递单广告问题的出现。从电商与快递行业的角度来看,快递单广告问题的出现值得部分电商平台警醒,现阶段无论快递单广告问题有没有影响到用户在平台的消费,可一旦该问题被足够多的舆论关注,最后出手的会是市场监管部门。

电子面单的出现是快递行业为了适应新需求而做出的改变,本质是为了提效降费,并非是为了更便捷的印广告。虽然电子面单上显示的个人信息少了很多,但用户的个人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仍有泄露的风险,未来的电子面单还需要再简化,如单纯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或是优化物流配送环节,推出更多无人化的转送流程。

与汽车和高端工业制造一样,物流行业的未来也是无人化模式。国外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就一直在无人物流领域发力,从仓储、城际运输到最后一公里的快件配送都在往无人化方向发展,在2013年时甚至推出Prime Air计划,探索无人机配送模式,以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和降低用户信息泄露的可能。

关键词: 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