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一则不当通告导致内地消费者强烈抵制,维他奶上半年的利润暴跌95% ,股价几近“腰斩”,失去人心的维他奶还能再翻盘吗?
11月25日,维他奶国际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的营业收入下跌18%至36.04亿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33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95%。
划区域来看:
中国内地的收入以当地货币计算下跌29%(以当地货币计算为-35%) ,七月至九月大部分时间产品未有充份上架及投放广告,第二季度的收入因而受到影响;香港地区(香港、澳门及出口)的收入较2020年同期增长3%,尽管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持续肆虐,香港业务仍受惠于成功推出新产品;澳门及新西兰的收入同比增长27%,以当地货币计算增长17%。尽管 2019 冠状病毒病疫情持续令封城措施延长,仍成功推出创新燕麦奶产品组合及全新广告宣传活动,以保持稳健增长势头;新加坡的收入同比增长3%(以当地货币计算持平) ,当地饮品及豆腐出口业务推动业务增长。由此看来,维他奶国际上半年收入整体表现不佳,虽然澳门及新西兰等地业绩有所增长,但内地市场收入下跌30%,净利润暴跌95%。
绩后至今连续四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继续走弱,累计下跌逾15%。截止今日收盘报15.56港元,跌幅6.94%,总市值166.49亿港元。
利润同比暴跌95% ,股价几近“腰斩”半年报显示,维他奶国际上半年实现收入36.0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28%;净利润3280.4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大跌95%。同时上半年的毛利下滑28%至17.27亿港元,毛利率下跌至48%,而去年同期的毛利率为55%,业绩下滑严重。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因为业绩不振,公司还宣布不派发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这也是维他奶国际自1994年上市以来首次不派中期息。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维他奶国际股价一路走低,从2月份的最高价36.55港元到现在的15.56港元,至今已大跌超50%,一年市值最高蒸发230亿港元。
对于利润95%的大幅下滑,维他奶执行主席罗友礼表示,主要是受内地收入下跌,同时内地政府有关疫情的补贴较上年大幅减少,加上集团7至8月份高峰期产品未能充份上架,拖累销售下跌所致。
维他奶国际的主要产品是豆奶,在香港市场早已触达市场天花板的背景下,内地市场成为近年来营收的主要来源。从2017到2021财年,维他奶的内地业务收入一路攀升,从26.7亿港元增至50.1亿港元,收入占比从49.3%升至66.6%。
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维他奶来自中国内地的营收增长11%,拉动全集团收入录得4%增长,但除中国内地营收实现增长外,其他地区的营收长期表现不佳。
如今,利润暴跌95%,内地也不再是维他奶业绩高增长的香饽饽。今年7月初的一则不当通告,直接让维他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7月1日,一位维他奶公司员工在铜锣湾袭警后自杀身亡,维他奶公司内部通告“我们怀着沉重心情通知各位,XXX于2021年7月1日傍晚发生于铜锣湾的事件中不幸逝世。本公司向XXX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慰问。”
因此不当言论,维他奶引发众怒,遭受内地消费者的强烈抵制,也导致内地代言人龚俊、任嘉伦相继宣布终止与维他奶的合作,使得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尽管在7月3日,维他奶国际发布声明称,网络流传的内部员工信函并未经过维他奶集团的官方批复授权和审批,而是员工私下撰写并转发。但这一说法并未服众,自今年7月开始,中国内地各销售渠道纷纷下架维他奶产品,向供应商退货。
直到近日因半年报业绩不佳,维他奶又登上微博热搜,但消费者们依旧群情激昂地对维他奶保持着抵制与谴责态度。
负面不断,业绩也曾一度陷入滞涨期事实上,7月份的不当言论事件并不是维他奶唯一的问题,维他奶早已存在危机,未来的发展道路也是阻力重重。
在7月份的不当言论事件被曝出之前,维他奶的业绩就曾一度陷入滞涨期。从2016到2021财年,维他奶营收分别为54.06亿港元、64.65亿港元、75.26亿港元、72.32亿港元,同期经营利润分别为6.18亿港元、5.86亿港元、6.96亿港元、5.36亿港元,业绩增长并不明显,利润甚至还有下滑的趋势。
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维他奶集团4月-9月的收入出现了6%的下滑,净利润因为政府补助的情况下实现8%的增长,但如果没有这项补贴,实际经营利润则是下滑21%。
此外,维他奶也已屡次被爆出产检问题。2017年,维他豆奶旗下多个产品就多次因超范围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泛酸、超保质期、标签不合格等未被批准入境。
仅2020年一年时间,公司就有共11批次商品被拒入境。其中,多因维他奶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泛酸钙等。当时维他奶官方回应称,被拒入境主要是因为香港和内地的标签法规有差异,一些没有经过授权的贸易公司擅自将符合香港规定的产品带入到内地才造成未获准入境。
而在今年“3·15”期间,维他奶(佛山)有限公司又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深圳海关处以70万元行政处罚。
深圳海关网站显示,经海关查验,维他奶(佛山)有限公司申报的货物玻璃樽存在残留物,部分残留物已腐败变质,部分玻璃樽混有使用过的吸管,甚至部分玻璃樽底部发现蟑螂尸体、腐败变质发霉豆奶。
今年5月,维他豆奶又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D-泛酸钙被禁止入境。这些负面事件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司品牌形象。
面临更激烈的市场争夺战,能收复失地吗?自9月维他奶产品重新上架后,维他奶的按月销售正在改善及复苏,集团执行主席罗友礼表示,预期下半财年会加快复苏,冀望2022/23年度内地业务会重拾增长。
维他奶集团行政总裁陆博涛也表示,10月内地销售有改善,现时会尽快将销售渠道正常化,同时对中国及集团旗下创新产品销售充满信心,而中国销售占总销售60%,中国市场仍然是集团最重要市场。
今年以来,维他奶已推出VITAOAT燕麦奶、维他气泡柠檬茶等新品。今年上半年澳洲及新西兰业务录得27%的强劲增长,有受到新产品推出的影响,特别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燕麦奶新类别。维他奶在财报中指出,随着产品在九月底开始恢复上架,再配合消费者反应而逐步在各省份重新推出广告宣传活动,预计销售将有所改善。
不过,已经失去人心的维他奶,真的能够重整旗鼓吗?
当下,聚焦豆奶等植物蛋白饮料赛道的维他奶,在内地还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与渗透率竞争。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国内植物奶各细分品类各有龙头品牌,例如养元六个核桃、露露杏仁露、椰树椰汁、维维豆奶、维他奶等,各自在垂直领域拥有7成以上的份额。但在整体植物蛋白饮料行业中,格局依旧较为分散,份额最高的养元饮品市占率仅为25%。
图片来源:东兴证券研报
大豆基底植物奶细分赛道竞争格局更处于初期,随着伊利、蒙牛等巨头入局豆奶,农夫山泉推出“植物基酸奶”,行业格局重塑,销量龙头豆本豆更是达到了20.7%的占比。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碳酸饮料品牌也卖起了植物奶,“每日坚果”母公司欧扎克还拉来流量明星肖战作为其植物奶产品的代言人。未来,植物奶龙头有望诞生于在各个品类均有布局与深耕,且创新能力出众的企业,打破细分赛道偏安一隅的传统、领军行业。
已失去人心的维他奶,也在努力跟上时代,推出新的新消费产品线,挽回崩溃的业绩。不过在内地市场上,维他奶恐难再收复失地。公司最新推出的燕麦奶类别,在内地市场已有OATLY等品牌抢占市场。在天猫平台上,OATLY总销量为燕麦奶行业TOP1,市占率约50%,销量为TOP2的近2.7倍。在气泡水赛道,元气森林,巴黎水等新茶饮气泡水品牌也早已兴起。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众多巨头竞相入局后,维他奶在植物基市场原有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客户优势都在萎缩,在竞争中已处于下风。此外,目前南方市场基本饱和,北方市场渗透率又不高,短期内,维他奶很难在中国内地获得进一步发展。
(本文首发APP,作者|柳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