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中国无人机走进民用大时代:半部制造史,三个想不到

时间:2021-12-07 19:22:22       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部民用无人机发展史,浓缩着中国制造发展的诸多里程碑式的历史截面。

十年可以有多少改变?

2011年,微信才刚诞生;最红的iPhone4S,标配容量是16GB;19岁的李佳琦,高中毕业。

十年,足够一个产品从诞生走向辉煌,也足够一个少年从家乡走向世界。

对行业而言,十年的变化同样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十多年前,无人机离普通人还很远——中国无人机市场中民用无人机的占有率不到10%,其余全部为军用无人机。

二战期间德国军用无人机,军用无人机的研发应用远早于民用 图片来自网络

十年时间,中国民用无人机实现了大踏步增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曾预估:到2023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会达到968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约为350亿元,民用无人机近620亿元。千亿级市场里,民用无人机将占比六成以上。

掀开行业增长的幕布,中国民用无人机背后的故事颇耐人回味。接下来,立方知造局将通过回望十年历程,展开无人机的3个“意想不到”:

1. 十年前,有人猜到了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崛起,却没有猜到它崛起的方式——消费级和专业级市场不但“两开花”,而且是“错峰”而行。

2. 盛名之下的无人机一度成为资本宠儿,又曾迅速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历经泡沫破灭。

3. 中国民用无人机的崛起,和国产手机、芯片、锂电池、5G、智能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一部民用无人机发展史,浓缩着中国制造发展的诸多里程碑式的历史截面。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民用无人机的迅猛发展下,越来越多的用户,用他们的镜头展示了这片土地上的“中国特色”——从城市的摩天楼开始,一路越过高山河流,飞到乡村。无数稻田和乡间小路开始成为镜头下的主角。

飞行在乡间小路的无人机 图源:Pixabay

这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上,一路争流而进的无人机企业,经过十多年的行业上升后,面对未来征程时,发现前方依然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01 三段式发展

2021年6月10日,北京破产法庭发布了一则关于零度智控管理人公开招募意向投资人公告。零度智控,这家中国民用无人机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一度与大疆争衡天下,如今正式走向了破产重组的道路。

而就在一周前,6月3日,第十五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SNEC)上,大疆推出了光伏电站无人机智能巡检方案,成为聚光灯下万人瞩目的焦点。

执行光伏巡检任务的无人机   图源:Pixabay

积存了大量技术和口碑的零度,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不过作为与大疆一时瑜亮的民用无人机先行者,今天的处境如此悬殊,还是让人感叹。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经营的“内因”,也与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造成的“时运”有关。而要理解这种“时运”,就要把镜头拉远,看看民用无人机市场这些年来经历了怎样的三段式发展。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012年,可以说是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民用无人机市场开始出现,涉足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将技术投入民用领域的军工企业,二是众多民企。

这个阶段,起步中的民用无人机市场发展缓慢,企业致力于积累无人机相关的飞控、云台等技术,并将之应用于专业级领域。

到了2012年底,大疆Phantom 1面世,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这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标志着航拍一体机时代的到来。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无人机消费级市场开始出现井喷式爆发,并带动了整个民用市场的勃兴。

大疆精灵无人机 图源:Pixabay

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2017年,是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段时间里,消费级市场一骑绝尘,成了民用无人机市场的绝对核心。

消费级无人机的繁荣,部分得益于前一阶段的技术积累,而无论是开源飞控,还是其它硬件成本的降低,也都让无人机的造价越来越亲民。

而市场的引爆,则有赖于大疆Phantom 1的独特设计。

Phantom 1之前,市面上多为固定翼或单翼直升机,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市场往往局限于小众的发烧友群体。

固定翼无人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操作难度太大   图源:Pixabay

而Phantom 1创新的多旋翼,相较于固定翼或单翼直升机,更易操控和悬停。另一方面,多旋翼无人机航程短、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慢的缺点,却恰好迎合了普通消费者对无人机操控的需求。

而将相机集成在无人机中,让航拍变得更简单,又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这有点像当年的iPhone之于其它手机,王者荣耀之于传统电脑对战游戏,用户的理解和使用难度降低了,交互性和体验感却提升了。

这对于一种产品从发烧友群体“破圈”到“小白”消费者群体,至关重要。

王者荣耀成功的标志,是从年轻男性群体“破圈”至全年龄段两性用户   图源:王者荣耀官网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消费者对无人机的认识,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有趣的是,关于Phantom 1的面世,不但在之前难寻类似产品,即便在这之后,其它无人机厂商的跟进速度,也显得姗姗来迟。

——在大疆Phantom 1发布一年多后,亿航才于2014年5月发布GhostDrone;

——再往后,当昊翔于2014年12月发布台风Q500时,大疆已经于前一个月发布了其新产品“悟”;

——而当零度智控于2015年2月发布其首个消费级无人机Explorer时,距离大疆发布Phantom 1,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

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在大疆开始起势的时候,其实没有一家具备实力的国产厂商及时与之抗衡,以至让大疆有机会快速增长,从2010年的300万营收,暴增至2015年的64亿元营收,占据了全球68%的市场份额。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产业链和产品设计等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很多“大厂”所瞩目的,是专业级市场,也就是无人机的商用领域。

例如成都纵横,20年来从未正眼看过消费级市场,“他强任他强”,一心专注于专业级市场。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一直是成都纵横主打产品 图源:成都纵横官网

而成立于2007年的极飞科技,则牢牢定位于农林植保方向,同样也是专业级。

类似的企业,在国内外随处可见。

零度智控也一样,一直以过硬的技术为傲,在航模比赛拿奖,做无人机编队表演,积极拓展在专业领域的应用。

在看到大疆占据了消费级市场的先发优势后,零度CEO杨建军既承认大疆把无人机行业从专业市场带入消费市场,表示了奋勇直追的决心,但另一方面,他还是对消费级市场保留不少疑虑。

所以尽管在大疆Phantom 1发布后没多久,零度智控就推出了自己的多旋翼产品,但其面向的对象,主要还是行业用户。

在一次访谈中,杨建军表达了对空域管制和安全问题的担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允许飞机满天飞,除非是很小的玩具,但如果你以一个很便宜的方式,把价格降得很低,用户量就会变得很大,这种方式你做手机可以,但做飞机这样是不对的,很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2021年春,来拍摄“列车穿过花海”美景的无人机一度逼停轻轨列车,重庆轨道交通微博发声提醒  来源:重庆轨道交通微博

杨建军的担忧不无道理,空域管制涉及公共安全,不可能随意放开。对于无人机企业家们来说,除了空域管制问题,对消费级市场的相对不重视,也许还因为如杨建军话中所隐含的另一层意思:消费级无人机利润相对微薄,不及专业级。

此外,设身处地来看,当年专业级市场看起来其实更诱人:很多应用领域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因此更容易获得政府补贴等优惠。

于是就形成了群雄“逐鹿”于专业级市场、而大疆却在消费级市场“逐兔”的场面。

万万没想到,消费级市场这只兔子,竟然这么肥。

根据Frost&Sullivan等机构的数据,从2013到2020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从14.95亿元增长到了315亿元。

结构方面,这些年来,消费级无人机也始终占据着民用无人机的50%以上比例,稳压专业级无人机。

当众多厂商瓜分着工业级市场份额时,大疆将消费级大半市场收入了囊中。

很难说这是其他企业决策判断上的失误,毕竟每个企业的技术优势、战略方向各有不同,专业级市场也确实一直保持着平稳扎实的发展,只是半路杀出的消费级市场太夺人眼目了。

随着消费级市场增速放缓,从2017年到今天,可称为民用无人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专业级市场发力阶段。伴随着5G等领域的成熟,专业级无人机的应用前景也变得无比广阔。

不过在关注第三阶段之前,还有一段故事不能不提——民用无人机的中场泡沫。

02 泡沫和涅槃

中国信息产业网数据显示,2013-2015 三年,全球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的总销量分别为:15 万架、37.8 万架和 57 万架——三年涨三倍。

全球“疯长”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强力输出。当时有个说法:“全球每卖出10架无人机,就有7架是中国制造。”

这也刺激了国内无人机公司数量的暴增:到2016年,中国一共400多家无人机公司,绝大多数是几年内刚刚成立。

在种种数字、新闻的推波助澜下,无人机行业迎来了它的融资热潮。

据华创证券,2015年1月,雷柏科技投资5000万元,获得零度智控10%股权;同年8月,亿航获得4200万美元B轮融资,昊翔则获得了英特尔6000万美元A轮融资......

这一年,无人机行业融资次数达到了49次,是2014年的4倍有余,2016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行业历史最高的60次。

然而,“暴饮暴食”般的融资,让无人机行业着实有点“吃不消”。问题很快开始浮现。

2016年12月,亿航内部裁员70多人。没过几天,零度智控裁员130多人。不过零度智控依靠技术支撑,其无人机至少一直给市场带来新鲜感。相比之下,其它一些厂商就显得底气不足了。

零度推出DOBBY无人机时,邀请明星柳岩为其代言 图片来自网络

在2016年因为众筹过亿而爆火的臻迪,其产品PowerEgg频频爆出“炸机”事件,不少消费者在换到新机之后,刚开箱就再次遭遇“炸机”。

口碑“拉胯”以后,站在风口上的臻迪,拿着上亿的众筹却一筹莫展,到2021年,臻迪在无人机领域已不复当年的热闹。

究其原因,作为先进制造的无人机,产品力才是核心竞争力。放弃对产品的精心打磨,效颦互联网行业的烧钱模式,无异于舍本逐末。

以融资噱头始,以薄弱产品力终,这种打脸式经营频频出现于无人机领域,无数人的“美梦”支离破碎,对中国无人机的未来开始变得悲观,乃至预测行业有可能走向停滞。

图源:Pixabay

当泡沫逐渐消失,冷静下来市场开始思考,在数百家无人机企业中,真正有出色的研发能力、工业技术、产品设计与创新能力的,有几家?

消费级无人机看似门槛较低,引来了鱼龙混杂的入场者,但实际上其技术和品控要求非常高,连当年与大疆争夺北美市场的GoPro,也曾在无人机业务里重重摔了一跤。

GoPro的Karma无人机,推出不到一个月就因质量问题全部召回   来源:GoPro官网

话说到底,世界再喧嚣,当泡沫破碎,进入良性循环的,还是那些高技术附加值企业;至于低技术附加值企业,则随时处于被淘汰的险境。

当然,另一方面,民用无人机能走到今天,与技术进步相伴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坚实发展和经济发展红利,二者共同护航了这十余年无人机行业的起飞。

无人机产业,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中国制造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结出的一部分果实。

03 吃了手机的红利

在一次访谈中,零零无人机创始人谈到关于无线图传技术的难题。

没有能力将研发布局至整个产业链的零零,为了解决无线图传技术,把目光投向了手机产业链——由于手机产业链发展成熟,一个图传芯片的价格,可以降到二三十美元。

通过直接购买这些芯片,新起的无人机厂商就可以绕开高昂的自主研发环节。

图传是无人机核心技术之一 图源:Pexels

零零无人机的做法,也正是无人机行业的一个缩影:借力手机行业。

国内无人机行业与手机行业有两个重要重叠:

一是从芯片、通讯芯片,到传感器、电池、摄像装置等,无人机在构造器件上,与手机有颇多相近之处;

二是在时间上重叠,过去10年是这两个行业的高速发展期。

无人机行业的体量比手机小得多,因此,在这十年的历程中,主要是无人机吃到国内手机产业链的诸多红利:既保证了成熟的产业链,又可以迅速将器件成本拉低。

除去手机行业的影响,一些器件的成本自身就在降价。

例如MEMs传感器,从2000年的3.47美元,降到了现在的两三块人民币,甚至低于一块钱。

MEMs器件平均单价(美元) 图源:广发证券

而锂离子电池的平均价格,也从2010年1100美元/KWh,降到了2019年的156美元/KWh。

此外,无人机行业自身也经历了技术的持续创新。

在2010年前,无人机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一些航空院校,几乎没有商业机构涉足。到2011年开始,众多商业机构开始大量申请无人机专利。

高涨的研发热情,带来的是民用无人机在定点悬停技术、跟踪拍摄技术、避障技术、无线图传技术、飞行速度、续航能力等方面的持续迭代进步。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日趋成熟,2017年开始,一直被消费级市场抢占风头的专业级市场,终于迎来了快速提升的阶段。中国民用无人机,也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

数据来源:skylogic research 制图:立方知造局

根据前瞻研究院的统计,2015年,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中,专业级无人机只占不到20%的份额,到了2019年,其所占份额达到了34.88%,2020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45.61%。“平淡”许久的专业级无人机厂商们,开始扬眉吐气。

专业级无人机的未来市场有多大?

根据Frost&Sullivan披露的数据,2020年我国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了68亿元左右。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是传统地面机械的3倍左右 图源:Pixabay

除了行业本身的发展,农村基建、扶贫政策、“智慧农业”等的推广与发展,都对农林植保市场需求的释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而除了农林植保,其它应用领域如测绘、警用、电力巡检等方面,也同样酝酿着更大的市场空间。

例如曾经一度杀入消费级市场的亿航,已逐步将重心转向了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2018年,包含AAV产品的空中机动解决方案,只占据了亿航总营收的4.7%;而到了2019年第三季度,这个比例达到了72.6%。

亿航与深高速合作打造智慧城市立体交通网络 图源:亿航智能官网

城市空中交通,这项无人机未来的全新应用场景,既吸引了亿航这样的专业无人机企业倾力投入,也吸引了吉利这样的传统车企的入场,与此同时,一些资本,如雷军的顺为,也开始投资与城市空中交通相关技术(eVTOL)的企业。

专业级无人机的应用前景,很多在十年前就已经被识别出来,但之所以延宕这么长时间,大家苦苦等待的,正是5G的到来,好让那些纸面上的假想,真正落成现实。

以“高带宽、低延迟”为主要特点的5G,几乎在无人机的所有应用领域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消防、救灾

那些靠人工难以快速到达或充满危险的区域,无人机轻松抵达,而凭借5G出色的低延迟优势,无人机可以精准完成消防、救灾任务。

反哺基建

受益于通信基建的无人机,也可以反哺应急基建工作。例如10月份的山西洪水中,无人机越过120米宽的河水,迅速修复了长治地区被冲断的光缆,为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图源:中国邮电报

VR+

VR的普及一直受硬件及基建水平的限制,在5G基建日益成熟的今天,“VR+无人机”也许将带来划时代的体验和想象力。图片来自网络

精准抓捕

无人机与VR/AR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警方精准抓捕的工作当中。图源:Pixabay

10月19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目前中国5G基站数达115.9万个,5G终端连接数达4.5亿户。

同时,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4G网络,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99%。

随着中国进入5G建站的高峰期,专业级无人机的“用武之地”也在相应拓宽,开始变得像消费级无人机一样,为普通大众所熟悉。这对未来的诸多行业的生态格局,也许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04 尾声

夏天的时候,我回了趟老家。在从小长大的山西农村,儿时常见的牛车、驴车都不见了,翻新的公路上每天来往着汽车和货运卡车,农村基建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运输的方式。

村东农田旁,是一座两年前兴建起来的小型机场。天气好时,在自己家院子里一抬头,就能看到天空中从机场飘来的热气球。

老家的机场   图源:清徐梗阳网

想起去年国内疫情得到遏制之后,网上不少up主带着自己的无人机,或俯拍武汉黄鹤楼等标志性建筑,或穿梭于武汉大街小巷,拍摄纪录民俗与小吃,向世界展示武汉,借此为在疫情中饱受磨难的武汉加油。

从高楼到闾巷,从城市到农田,从售价数十万到数万乃至数千几百......无人机正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文化的方方面面。

“怎么梯田不见,多了几家饭店。坐在里面看着西洋片,几只水牛,却变成画,挂在墙壁上,象征人们蒸蒸日上。”

我问我爸:“你知道无人机吗?”他神色不悦:“咱们村就有好几架,这几天就在地里打农药。”看他神情,大概一方面是忿忿于我竟然以为他落后于“时代”了,另一方面是怪我对老家近些年的发展情况竟一无所知。

如今,作为“先进制造”的无人机,对于乡民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工具,和当年开过的拖拉机、门口停放的电动车,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关键词: 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