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前的东京奥运会,采用再生金属制作的奖牌,成为大赛亮点之一。东京奥组委称其为——可持续奖牌。
人们意识到,“低碳”、“可持续”、“健康生活”,正逐渐成为奥林匹克的“思维扭矩”。这股新潮流的溯源,起始于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那届赛事上,宝马第一辆纯电动汽车BMW1602e成为领跑车。
时间来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当时,大赛官方汽车合作伙伴提供了一支约4000辆汽车的“奥运车队”,用于各奥运服务场景之中。尤其抓人眼球的,是MINI COUNTRYMAN电动车。而这位合作伙伴,还是宝马。
八年后,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控碳」一跃成为全国范围内企业大战略的一环。而作为第一家加入《巴黎协定》1.5度控温目标的德国车企,中国“双碳”目标的落地,恰好让宝马的战略与我国政策不谋而合。
生者逢时,从慕尼黑到北京,跨越1/4个地球,命运连成了一条线。
“1.5”和“2”——两个数字背后的精神共鸣2021年12月16日,全球疫情仍未止息,宝马集团迎新年会也从线下搬至线上。
不同于2020年初“融入中国社会,讲述中国故事”的悦·家宴,这一回,宝马直接将晚会主题升华为——“家在中国”。
自2003年中外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成立以来,宝马深耕中国市场已近20年。知国情,懂政策,抓机遇,亦如它在其2020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写道的那样:“一个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公司必须考虑到其运营活动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从上游供应链开始直到产品寿命终结。”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全社会的环保“应力值”,均围绕“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展开。素来知行合一、不喊空口号的宝马,将「控碳」目标浓缩为两个数字:“1.5”和“2”。
1.5,即“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宝马集团视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核心战略,是德国首个加入该行动的汽车制造商。
2,即203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亿吨。这一年,宝马集团还力求实现“平均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的目标。
「控碳」的梦想,让宝马和中国走到一起,肩挑共同使命,正应了古话:“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线上年会时,宝马集团全球财务董事彼得博士着重强调:“我们将企业战略与中国的‘双碳’目标协调一致。我们的减碳目标贯穿汽车全生命周期—不仅关注车辆的生产与使用环节,而且包括整个产业链。”
毫无疑问,宝马剑锋所指,正是我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据宝马集团2020年销量业绩显示:去年全年在华共交付约3万辆新能源车,其中,在国内高档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细分市场占比过半。
此外,2020年全年,宝马全球共交付约233万辆汽车,在华销量达77.7万辆。中国区市场占比达集团总销量的1/3以上,这让“中国优先”的重要性,从战略上升至原则。而从宝马在中国2021年的销量情况来看,其前三季度共交付669,637辆BMW和MINI汽车,同比增长19.6%;截至11月底,共交付新能源车42,081辆,同比增长65%。
国内市场为宝马的业绩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新能源车的“直线拉涨”,成为销量飘红的最大推手。这只“手”,源于宝马对产品使用周期的全力护航。
截至2021年底,宝马将在全国接入超36万根充电桩(15万根为直流快充电桩),经销商充电站扩展至350家,目前宝马专属停车充电服务已覆盖国内9大机场和5座城市的10多个热门商圈……宝马正一步步做好充电基建配套,厚积薄发。
从设计端的低碳理念、产品端的应用研发到客户端的使用体验,宝马选择了一条最为艰辛的道路——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并持续优化,自2011年发布全新子品牌BMW i,十年苦修,才有2021年的一飞冲天。
对宝马来说,2021年是集团电动化转型大年。
BMW iX3一炮而红,今年1-11月售出超1.7万辆,全年预计售出2万辆,占集团同期在华新能源车销量的4成;拥有30项标准豪华配置(含18项首次搭载)的BMW iX,更被视作宝马的跨世代创新和科技旗舰。
接下来的2022年,宝马集团还将在中国呈现创新BMW iX、创新BMW i4、纯电动BMW 3系和一款纯电动旗舰车型在内5款纯电动车型,为国内中高端客群提供更优低碳选择。于是乎,包括推出“新世代”车型、提升在华纯电动车销量占比至1/4等2025年重大目标在内的宝马集团“2025中国战略”,日趋明朗。
“最绿色“的电动车——拆解宝马“循环永续”公式从宏观到微观,宝马做的不止是减碳,而是“循环经济“。
打造资源循环闭环,宝马逐步形成一套涵盖生产、供应链、使用、回收等各个阶段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方案:
工厂端可再生能源技术运用及升级宝马在中国的两座生产基地之一——沈阳大东工厂的太阳能光伏系统近日正式启用,将助力这座国家级绿色工厂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绿电目标。华晨宝马同时积极开发创新方式,实现多种资源的循环利用:每年生产发动机产生约170吨铁泥废弃物100%回收利用,更新涂装流程、优化喷涂原料成分,让挥发有机物减少72%,废水产出量降低71%,年新增回用废水量120吨。
供应链端优化运输结构华晨宝马采用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目前78%成品车分拨借由铁路运输,已减少51.3%的CO2排放。
产品端革新原材料、动力系统以BMW iX为例,该车中控台控制面板采用FSC认证木材,织物、微纤维内饰采用50%再生聚酯纤维材料,地毯地垫为100%再生尼龙,真皮鞣制工艺改用橄榄叶萃取物处理等;更核心的高压动力电池上,二次镍用量占比过半,外壳二次铝比重达30%。此外,新车搭载第五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系统,电励磁技术让电动机彻底脱离对稀土的依赖性,BMW顺势突破“100%可再生材料+100%可回收”终极目标的又一个技术瓶颈。
回收端暗中发力2020年1-8月,华晨宝马累计回收669吨、超10万个零配件,这类回收件在精心处置、加工后,重新以再制造件身份“持证上岗”;2021年迄今,预计3000个再制造件被用于客户自费更换场景,实现降低维修成本、零部件再利用、可持续循环理念三方共赢。
三个月前的慕尼黑车展上,一款名为BMW i Vision Circular的循环概念车给足惊喜,这辆超世代的产品,正好定调宝马下一步目标:打造100%可再生材料+100%可回收的“最绿色的电动车”。
目前,宝马集团加速向电动化、数字化、可持续未来深化转型。
预计到2023年,宝马集团将向中国市场提供约13款纯电车,覆盖集团全球范围内主流纯电动车型;2025年,推出具有完全重新设计的IT及软件架构、全新一代高性能电驱系统、更大比例运用循环材料三大特征的“新世代”车型;同年,其纯电车国内市场占比将达25%;到2030年,纯电车销量力争占全球总销量的50%。
数字化方面,基于5G互联、千兆以太网和集中式车载网络技术,宝马第八代iDrive系统做到30Gbit/秒车内数据最高传输速率,是当前主流车辆的10-20倍; “领悦”数字化平台My BMW App的搭建,把在线选车、在线售后及社交沟通集成到一个APP中,拉近宝马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距离;“BMW i深圳”和“BMW i北京”两座BMW i品牌专属体验店会于明年亮相,将以“沉浸感“一词革新人们对4S店的固有印象。
“再思考、再精减、再利用、再回收”十二字箴言,已融会到宝马集团的战略之中。
近20年深情陪伴——宝马“中国造”、中国“宝马家”漂洋过海,扎根中国近20年间,宝马早已与中国各地“打成一片”。
在沈阳,华晨宝马连续15年荣膺市最大纳税企业殊荣,仅2020年纳税金额达380亿元人民币;全国范围内,包括沈阳、张家港两座生产基地,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四座研发和数字化基地在内10个业务实体,宝马为近2.5万人提供优质就业岗位,与46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约600家经销商组成品牌“产销网络”。
这张“大网”,连接起超600万C端客群,亦让宝马始终引领豪华车型市场。
卖车是生意,但宝马显然有更多想法。
2015年,宝马在全球成立“宝马初创车库”,以“风险客户”的身份改变着汽车工业及配套科技产业的创业氛围。当今全球汽车行业,创立10年独占全球动力电池30%市场份额,有着高达1.42万亿元人民币市值(截至12月22日收盘价)的宁德时代,它的成功离不开宝马长期合同的投资及助力。
以中国为家,宝马的主人公精神,让它不光以创新车型引领国内高端新能源车市场走向,不止以“竞争合作”关系为集团赢得更多重磅盟友,更在于它在“定居”中国的日常生活间,扮演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
2007年起,宝马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发起“BMW中国文化之旅”可持续公益行动;
2010年,宝马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共同发起“BMW绿茵行动”,推广绿色低碳,呼吁碳汇造林;
2021年,宝马关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国家公园建设,启动“BMW美丽家园行动”;
此外,宝马还将目光聚焦儿童发展问题,推出“BMW童悦之家”、“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等关怀行动。心怀社会责任,共建美丽中国。如此,宝马的品牌力日益蒸蒸日上。
宝马与中国,志同于偶然,合作于必然。它在品读中国,融入中国的过程中,早已跨过“中德合作典范标杆”的边界,成为中国新时代文化的一环。可以说,慕尼黑青年BMW,在东方土地上,实现着他的汽车梦、环保梦。
近20年合作情谊,跨洲际互惠共赢。相互成就之下,这一刻,宝马可以骄傲喊出:中国,是我家。
(本文首发App,作者 | 科技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