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74年,咸阳市国棉八厂,一位25岁的年轻人,花了186.6元买了一台海鸥4型双镜头反光相机。他酷爱摄影,当时月薪只有30.2元的他,省吃俭用攒了很久,还凑上了几次献血补助的钱,才买了那台在当时非常昂贵的相机。
那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张艺谋。
他在织袜车间工艺室搞宣传,自学书法、绘画,摄影也玩得有模有样。只是在那个胶片还是奢侈品的年代,有了相机的年轻人,依然每天面临买不起胶卷的问题。
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那个当初痴迷摄影的年轻人,也早已成为了从业40多年、拍掉无数胶片、拥有无数作品和观众、享誉全球的知名大导演。可当年那个因为买胶片拮据而不舍得按下快门的摄影师,还住在他的身体里。
那些苛刻而克制的构图风格融入了血液,折射在作品中,也成为了他创作的一部分。
01、克制的狙击手张艺谋和女儿张末联合导演的新电影《狙击手》,还在春节贺岁档热映中,而张艺谋本人,无缝衔接去忙冬奥会开幕式的事儿了。
据说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时长不到100分钟,演员规模约3000人,与4个小时、15000人的2008年相比,阵容简约了很多。在今晚开幕式正式揭晓之前,观众都在好奇:宏大之外,如何精彩?
张艺谋导演72岁了,创作上依然是一个年轻人。《狙击手》是他执导的第25部长片,也是他近两年的第三部,用最简单、克制的文本和最复杂的镜头,讲了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冷枪热血的人物群像故事。
图片来自《狙击手》电影海报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别人都在做加法的时候,张艺谋调整焦距和画幅,从全新的视角,反复用做减法的方式,讲了一个定焦头的故事。定焦让画面无比清晰,动人。你能看到他们的脸,理解他们的处境,想跟着他们一起去战斗。
创作本身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就像一个职业车,随意的接了一单滴滴。送完乘客他就去忙下一个工作了,深藏功与名。交付院线之后的《狙击手》就像个被遗忘的孤儿,排片很少,没有市场声音,甚至观众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电影上线了。
同期的贺岁档电影排片多在10%。行业里甚至有传言,有些片方要求院线如不给到10%,以后拒绝和渠道合作了。
今年院线观影人群比往年少了约1000万,票价上涨了超过100%。在这种存量竞争的零和游戏之中票房竞争比往年更加惨烈。每天商业片《四海》、《这个杀手不太冷》、《奇迹笨小孩》等影片的花式营销,轮番挤爆社交网络。
一言不发的《狙击手》,在春节档吃了渠道的亏。不但在渠道资源位排名靠后,线下影院上映的场次也多在小影院、午夜场等冷门地段和时间。与此同时,《狙击手》也吃了观众刻板印象的亏。
图片来自电影《狙击手》海报
中国的观众很熟悉主旋律题材,他们很难想象在熟悉的题材之下。还能有导演可以用96分钟的篇幅,勾勒出一个观众觉得新鲜,体验上很有质感的大片故事。
但张艺谋做到了。
他变回了一位二十多岁的摄影师,跟着剧中人去了大学纷飞的狙击战战场。用和观众感同身受的镜头语言,构图和剪辑,带着观众去到一个心弦紧绷的场景之中。是工笔素描但结构干脆,节奏紧密。
全都是人,没有神。演员里没有偶像脸,除了客串的张译,和主角章宇,全部都是新面孔。但带入剧情之中,观众又觉得跟这些新面孔,熟识已久。
没有标语,没有口号,没有强行催泪。
它会让你哭,但又给你力量。
02、战士需要令人尊敬的对手张艺谋导演在电影中,给狙击手赋予了令人尊敬的对手。在最残酷的战争中,加入了人性的温暖。在观众提着的观影之心中,电影中每个人的形象都站了起来。
张艺谋曾经开启了国内商业大片的时代,但是他本人,却是第一次参与竞争最激烈的春节档。显然在如今的行业及票房环境当中, 他本人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敬。前些年,他每拍一部电影,人们还在讨论“张艺谋已死”或“张艺谋归来”。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已经渐渐不讨论他了。
但是他依然保持着一年一两部的创作密度。精力旺盛,历史、谍战和战争类型纯熟老辣,前年的《悬崖之上》,去年的《一秒钟》,今年的《狙击手》没有一部低于7.5分。后面还有一部《坚如磐石》也要上。
吵闹属于年轻人。
今年的贺岁片营销,能够看到院线在映的每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和他们的朋友们,都在摇旗呐喊,鼓劲助威,呼吁大家去电影院。《四海》、《奇迹笨小孩》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创作班底甚至撞了型:几部影片都有小人物的故事、有流量的偶像和实力演员、喜剧明星等等元素。宣传上也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导演到演员的整个主创团队轮番上阵,用喇叭花式营销。
院线是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并不是所有人的吃相都能令人尊敬。从目前的院线排片和观众假期余额来看,张艺谋的《狙击手》虽然口碑很好,但票房上不会太好了。渠道上被截胡,它早被泡沫和噪音推出了观众视野之外。
院线电影不怕争议,越争议越热闹。有些影片干脆借着搬来花生瓜子下午茶,鼓励大家就着争议聊下去。再尬也要搞宣传,因为宣传背后是无数团队真金白银的商业较量。今天的观众其实已经有了比从前更好的判断力,但是在群体噪音之中也免不了被忽悠。
在春节档资本和人情集体下场的竞争和厮杀之中,观众买票之后发现货不对版,也会反向在社交网络写下真实评价。庞大的集体讨论之中,有些知名演员或者idol也会因为站队宣传而遭遇群嘲,但他们不在乎。
乱哄哄的市井之上,果断转身的张艺谋令人尊敬。
一部在全行业都在追求大制作、大取景、大特效的当下,一位真正的大导演却选择了以小博大。只选择了有限空间,拍了很小规模的狙击战的动人故事。
他的演员也不是太有名,但在故事、剪辑、节奏的协同之下,每个人贡献了极具质感的表演。
你们注意到章宇了吗?他的眼里带着刀。
那是一张影帝的脸。
03、时代中走来的年轻人1988年,张艺谋的第一部作品《红高粱》拿了国家大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听到获奖消息的他,“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借西服。”现在他好像没有那么在意领奖台了,也包括,票房输给一群小字辈。
张艺谋生于1950年, 40多年从业生涯,是和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国运同步前行的国宝级电影人。
他在工厂当过7年工人,当年的工友,一起打工的胞弟们早就退休了。只有张艺谋还保持着热忱的工作状态。他几乎每天都看很多东西,有书,也有剧本。
工作中的张艺谋
即便有了今天这样的地位,他依然认为导演只是一个简单的职业,是一个工匠,也是用影像讲故事的人。
他尊重创作,强调影像的母体是剧本。他很敬畏北美工业体系之中,经常7年或者更久打磨一个剧本的专业精神。所以当他自己遇到一个机会可以立刻开拍的时候,他没有答应,而是转身又多花了一年时间去时间磨剧本。
和新生代导演很不同,老一辈电影人对创作有清醒的敬畏。他们本人的年龄和经历,就是一部行走的中国电影史。30年或50年前,电影有很多流派,孜孜不倦地开拓和探索,是非常高端地探索人内心世界的一个方式。4年前,他开始意识到“目前步入了消费时代或者娱乐时代”。
环境改变了。
早年在电影《长城》发布会上,他讲起创作和商业运作的残酷,把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分的很清楚。他谈起作者风格时,有一种现实主义的清醒。“创作和商业运作挂钩,当(你)没有投资吸引力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要彻底退休了。”从业40多年来,他荣誉加身,也有过争议、嘲笑。但是他一直遵循成熟的工业体系规律,不断学习,以导演的身份去理解每个时代,以及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人。
早就功成名就,但还是要马不停蹄全年无休。拍完电影拍奥运。他几年前一直在说:觉得自己不能闲着,要尽量多创作,对得起这个命运。
在电影《狙击手》中,观众再一次感受了张艺谋导演的探索和突破。影片讲述的是特殊年代战场上的一个班,班上很多人,最后在战斗中变成了所有人合而为一,精神永存的故事。《狙击手》遵循了非常标准的剧作法,一个故事,多线表达。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人物的爆发和突破简单克制到极致,所有的情绪都在一个点上炸裂之后震撼人心。
在这部年代久远却带入了今天广大年轻观众的电影背后:观众也分明看到了一位20多岁、白衣黑发大眼的摄影师,以最云淡风轻的姿态,交出了厚厚的、沉甸甸的一本黑白分明、干净清晰的历史画册。
观众双手接过那捧重量,眼泪就掉了下来。
老是一种力量,如果你真的年轻过。
【作者介绍:几何小姐姐,前腾讯视频电影中心编辑,阿里大文娱高级产品运营专家,北京电影学院2019届进修生。】
关键词: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