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旗下的百威亚太终于上市了,几经波折之后港股也迎来了今年亚洲最大IPO。
9月30日,“啤酒巨头”百威亚太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01876。开盘后股价走高,盘中最高报28.9港元,上涨7.04%;午后小幅回落,收盘报28.2港元,上涨4.44%,总市值3735亿港元。公告显示,公司发行14.52亿股,每股定价27港元,每手100股,净筹约392亿港元。
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杨克对此表示:“我对未來非常乐观,我们是亚洲啤酒公司冠军,今天上市非常激动,我们一直关注亚洲市场的增长,在这也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中国、韩国、印度、越南都有。越南、泰国、菲律宾也有很多可开拓市场,我相信我们公司的产能很好,在亚洲地区有56个酿酒场和3万名雇员。百威亚太在股市上也一直有强劲需求。”
坎坷的上市之路
纵使开市首日风光无限,但是百威亚太的上市历程可谓“十分坎坷”。
今年7月5日,百威亚太宣布在港交所公开募股(IPO),拟最多募集764.47亿港元,若按此计划,这将会是2019年全球最大手笔的IPO。但是7月14日,百威亚太宣布基于考虑多项因素,宣布搁置上市计划。
9月18日,百威亚太在IPO中止约两月后,重振旗鼓向港交所再次发出上市申请。此次目标融资至多379亿港元(约48.5亿美元),虽然与第一次上市计划的资金相比规模缩减了一半,但是以现有的筹资规模来看,百威亚太将成为今年全球第二大IPO。
9月24日,百威亚太发布公告称每股发售价定为27.00港元,并将全球发售规模由初始约12.62亿股扩大至14.52亿股,以补足额外市场需求。按每股27港元的价格计算,此次IPO的融资规模将达392.04亿港元,成为亚洲最大IPO。
9月30日正式挂牌上市,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
百威亚太上市另有“隐情”?
据悉,百威亚太由全球最大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分拆,目前在亚太地区出售的啤酒超过50个品牌,主要市场是中国、韩国、印度和越南。
2016年,百威亚太的母公司百威英博以10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第二大啤酒商南非米勒,这一操作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世界两大啤酒巨头合并,百威英博的年收入也随之暴涨,以450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仅次于雀巢、宝洁、百事、联合利华的全球第五大消费品公司,另外包揽了全球啤酒业约46%的利润及27%的销量。
与此同时,巨额收购价导致百威英博资金紧张,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截至2018年,百威英博净债务高达1028.4亿美元,为此2018年的利息支出也高达629.2亿元人民币。高额负债吞噬了公司的大块利润,影响业绩增速。因此,百威英博将百威亚太拆分上市。
自此,百威亚太也背负了“为母偿债”的名声。在第一次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本次百威亚太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即约88.61亿美元的港元等值,将全部即时用于偿还应付百威集团附属公司的贷款以完成重组。此外,百威亚太258亿美元的总资产中,有132亿美元的商誉、44亿美元的无形资产,占比高达68%。
中国是其不可忽视的掘金之地
中国占全球啤酒消费量的25%,中国啤酒市场属全球最大。按消费量及价值计,中国亦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啤酒市场,2018年分别占消费量及价值约66%及41%。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但中国啤酒人均消费量水平计与其他基准市场(如美国、巴西及墨西哥分别为71升、60升及74升)相比,继续保持相对较低,2018年为人均35升,表明啤酒消费量存在巨大增长潜力。
百威亚太在其招股书中提到,据GlobalData估计,2018年中国的总啤酒市场消费量为488亿升,该总量中包括大量小型区域性啤酒酿造商未报告消费量的估计值。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啤酒市场总消费量为381亿升,这一数字反映出啤酒市场中仍有逾100亿升的规模有待满足。
在2013年至2018年消费量持续下降后,受多项宏观经济及行业特定因素推动,中国啤酒市场预期于2018年至2023年预测期间恢复增长。此外,啤酒行业整体重心由透过高消费量获取市场份额转变为透过丰富产品组合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产品。这导致潜在消费量水平整体增长及价值增长以及啤酒类别整体变迁,透过高端化产生价值的力度及能力亦增加。
另外,高端化及升级交易是亚太地区啤酒市场的结构性趋势。相对全球其他市场而言,亚太地区的高端及超高端啤酒类别相对欠发展,预计其增速会大幅高于该地区整体啤酒市场的增速。
与此同时,预期啤酒价格类别的价值增长于2018年至2023年继续高于消费量增长,这表明各类别已确立升级交易趋势及价格增长的整体持续性,预期组合转向高端啤酒亦将推动2018年至2023年的价值增长高于消费量增长。
在整体中国啤酒市场中,高端及超高端类别一直为增长重点,超过整体啤酒市场增长。啤酒的高端化趋势在中国亦相较我们经营所在其他主要市场更为突出,2018年中国超高端啤酒的价格接近是实惠啤酒价格的11.6倍,而印度的差异则为6.1倍。
三大啤酒品牌齐聚港股
掠食国内啤酒市场
在百威亚太华丽业绩的背后,也有巨大的挑战需要其应对。百威亚太港股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市场的前三大啤酒品牌——华润、青岛、百威终在港股聚齐,将会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较高下。
按消费量计算,于2018年华润雪花啤酒为市场领导者,其次为青岛及百威亚太。其中三品牌按消费量计的中国市场份额,华润雪花为23.2%、青岛为16.4%、百威亚太为16.2%。
但在高端及超高端品类市场,百威则以46.6%的份额高居第一,是第二名青岛啤酒的3倍以上。从吨价看,百威中国4456元左右的价格虽低于百威亚太5580元,也始终超出价格多徘徊在3500元以下的众多国内品牌。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雪花与青岛对高端市场也不甘示弱,积极调整产品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华润雪花年内接连推出SuperX、脸谱、马尔斯绿等聚焦年轻群体的高端系列,并收购喜力中国。另外,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青岛啤酒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塑造品牌中高端形象,陆续推出IPA精酿、经典1903、全麦白啤、皮尔森等系列,品牌价值持续攀升。这对于高端及超高端市场占优势的百威亚太无疑是一种冲击。
如今,我国啤酒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此环境下百威亚太能否摆脱“内忧外患”,继续扩展“疆土”,将是我们关注其未来发展的最大看点。
关键词: 百威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