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档影片最终以60亿的成绩收尾,尽管已是史上第二的好成绩,但相比此前预测的80亿有不小的差距。观影人次1.14亿相比去年也出现了29%的下滑。
春节档影片类型更丰富,却在票房、观影人次上“双降”,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上涨8%,票价持续走高是否已是定势?
我国是全球银幕数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观影需求和挑剔口味,行业还需做出哪些调整?
本期《钛度热评》特邀资深媒体人一起就话题“2022春节档电影增价不增收,电影市场是否已走到了规模拐点?”进行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观点集锦。
连线Insight资深记者张霏:
春节前和电影行业从业者聊天时,对方便表示今年春节档电影的成绩不会达到外界预测一般的高票房,尤其是《水门桥》这部电影,之前《长津湖》在去年国庆节档期实现超高票房,一部分原因是迎合国庆节观众的情感需求。
但在春节假期,用户需要解压式喜剧电影,而非战争题材,而且不少电影行业从业者并不认为《水门桥》电影本身质量属于行业超高水平,因此,长津湖的票房奇迹不会复现。
不过,因为《水门桥》的空降,不少电影制片方还是有所忌惮,选择避开春节档。
春节档成绩不如预期,也有疫情下电影行业复苏缓慢导致票价飙升,观众消费力跟不上等原因。
电影行业还未真正复苏,现阶段出现“一超多强”并非好事,更应“百家争鸣”。
锌财经采编孙鹏越:
今年春节档上映之前便已经有了预兆,《超能一家人》《樱桃小丸子:奇幻笔记》都宣称“因后期制作问题”选择撤档,当其他档期都集体爆发票房潜力之时,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春节档,面临的不确定性元素过多,被越来越多的资本和电影制作公司放弃,下放到到国庆档、五一档、元旦档,寻找新档期成了最佳选择。
而从春节档的表现来看,电影质量与票价不成正比,再加上电影口碑与排片率、票房都难以匹配,像是《狙击手》与同类型的长津湖在票房上差了将近15倍,叫好不叫座只会让电影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野马财经副总编辑缪凌云:
2022年春节档票房不及预期,且同比出现下降,最直观原因是观影人次的大幅下降。1.14亿的数据,不仅比2021年少了约4000万,而且不及2019年的1.32亿和2018年的1.45亿人次,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疫情的中长期及短期影响。一方面,全球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国内疫情时有反复,自然会改变部分受众的观影习惯,如在家观影或者错峰观影。另据IDC相关报告,2021年上半年,中国投影机总出货量达227万台,同比增长32.4%,不少人开始养成在家观影的习惯。
另一方面,适逢春节档前夕,北、上、广、深及杭州、西安等超一线、一线城市及相关地区均出现了不同规模的疫情,主、客观上都对观影人次造成了较为短期但明显的影响。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诸多头部城市票房同比下降幅度,超过全国平均降幅。
其次,优质影片内容及宣传两个层面多样性的缺乏。从今年春节档电影来看,虽然看似类型丰富,有主流大片《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喜剧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生活励志类《笨小孩》、《四海》(偏喜剧)、动画片《熊出没》、《喜洋洋》,但从票房来看,爆款不及往年,且断层严重。
具体分析,《水门桥》距上一部上映时间不足半年,且由于基本历史事实拍摄,不存在核心剧情“剧透”等担心,加上映时间跨度较长,在新鲜度上并没有优势,正如上文所述,疫情大背景下,错峰观影或者等下映后在家观看都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杀手》、《狙击手》、《笨小孩》,口碑同样不错,但无论是前期宣发还是排片,力度都要小很多,甚至缺乏声音,错过了票房的爆发期。更加重要的是,虽然电影类型看似“丰富”,但其实并没有足以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创新,稳扎稳打下,下线高但上限同样有限,未能出现类似《你好·李焕英》此类超级黑马。
再者,随着娱乐场所、设备、理念、方式的多元化,电影院多具备的视听技术、观影氛围等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即受众粘性在下降,除非未来出现真正的“4D”或者其它技术突破,否则这一趋势难以扭转。
最后,电影票价格上涨。虽然2022年春节档,全国电影票平均涨幅看似不高,仅有8%,但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票补的消退,电影票价格的走高已有一段时间,若对比2019年来看,春节档全国平均票价涨幅约二成。更加重要的是,这其中存在区域、时间失衡的问题,即大年初一票价更高,后逐步降低,以及一线城市票价动辄上百等现象,进一步打击了消费者的观影热情。毕竟在注重“合家欢”的春节档,还很有可能出现四五个甚至更多亲朋一起观影的情况,若算上零食、饮料等成本在内,花费着实不小。
总体而言,受疫情、娱乐多样化、票价等因素的影响,院线市场受众粘性正处在临界点,优质的电影内容可以保证不错的票房,但想要打开天花板,在优质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创新。
比特财经主编邹震:
春节期间很多商品都涨价了,但只有电影市场的反应最大,原因就在于电影市场是大涨后卖的还是不够称的商品。消费者当然会选择用脚投票。消费者多年来多次遇上烂片,已经习惯了在X瓣等地方查看影片得分之后,再选择是否观影。这种习惯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作用,而春节档电影限制某些类型的电影上映,无形中扩大了这种心理作用。中国电影人应该因此反思,国产电影质量是否压得住称?春节档电影市场的问题,不过是中国电影产业虚弱的缩影,毕竟洗车的价格涨了两倍,大家心里虽然不舒服,但还是在洗。
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观察员郭施亮:
疫情影响下,电影市场自然受到影响。当然,除了疫情反复的影响因素外,还与电影的作品吸引力与电影明星或顶楼IP效应有关。
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关键还是寻求爆款的作品,但制作爆款作品并非容易的事情。既需要考验导演与演员的配合,也需要构思出别出心裁的故事,有一些故事情节演绎多了,自然缺乏了吸引力,观众观看的热情也会骤然降温。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观影人次1.14亿相比去年出现了29%的下滑。在实际情况下,虽然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更丰富,但却在票房、观影人次上出现了“双降”的现象,可见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难把握,同时观影者对作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是对电影作品的制作产生出不少的挑战。
如何吸引观众,如何制作出爆款作品,这应该是影响票房与观影人数的关键所在。不过,在现阶段内,电影作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题材不够新颖与创新,还是一个核心问题。打造出一款爆款作品,并给观众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觉体验,才是提升票房的关键。
多少说主理人褚少军:
春节档同比下跌,其中一个重要的导火索肯定是票价上涨太厉害了,以前40-50一张的电影票,现在动辄能过100了,尽管从统计数据的角度讲,整体上涨幅度可能不大,但是部分城市上涨得相当厉害。票价上涨肯定是一个因素,需要权衡能不能「值回票价」,最终就劝退了。
今年春节档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很能打的影片,水门桥的整体质量其实都难说超过上部长津湖。也没有去年同期「探案」和「李焕英」双雄争霸的局面。简而言之,也就是说整体的电影质量并不足以支撑票价上涨,片方和影院吃相难看的结果就是直接劝退了。可以说涨价是一个没有远见,非常短视的行为。
今年的天气,可能也是一个因素,整体来说,全国春节比去年同期冷多了,太冷不想出门。
今年同期因为冬奥的话题,关注度也远远超过了电影的关注度,最终也会导致电影的关注度降低,最终进而影响到要不要去买票。
价值研究所编辑林之柏:
春节档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档期,应该可以追溯到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到如今也不过短短数年的时间,便挤掉跨年档、国庆档、暑期档成为国内最热档期,这个成长速度很快,快到掩盖了很多问题。
而在今年,在票价大幅上涨、上映影片口碑不及预期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这些问题终于遮不住了。
首先回到第一个问题,今年春节档票房、观影人数双降,主要可以归因于两个因素:票价&影片口碑。
猫眼研究院、灯塔数据等机构发布的报告早已表明,今年春节档影片的平均票价较往年有明显提升,具体数据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更重要的是,在票价上涨的同时,上映影片质量并没有达到市场预期,导致观众的不满情绪被成倍放大。
张艺谋的《狙击手》是目前口碑最好的春节档影片,豆瓣评分稳定在7.7,基本和国师此前的《悬崖之下》、《一秒钟》等影片持平。但尴尬的是,《狙击手》和《水门桥》撞型,且战争片本就不符合春节过年的合家欢气氛,观众难以同一个档期消化两部类型如此接近的影片。更尴尬的是,《水门桥》评分不及前作,又和《狙击手》的客源形成分流,对双方的票房都有一定影响。
至于另外几部影片,备受期待的韩寒导演新片《四海》口碑稀烂,《奇迹·笨小孩》的质量比文牧野导演前作《我不是药神》大幅下滑难以达到观众预期。前几天票房一直逆跌的开心麻花新作《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坊间口碑其实也不尽如人意,豆瓣开分6.9现在还在继续往下掉,无法重演此前几年《你好李焕英》、《唐探2》等喜剧作品的逆袭神话,终究还是得怪自己口碑不够硬。
至于票价上涨的问题,最近两天《水门桥》、《奇迹·笨小孩》相继宣布降价已经说明,春节档集体涨价是供需关系生变造成的暂时现象,未必会对往后的电影市场造成长期影响。长远来看,档期和影片类型/时长等因素,仍会主导票价的短期起伏,但就算整体票价上涨,也不会像春节档的涨幅这么夸张。
其实说到底,院线想赚钱可以理解,说春节档是一年内最重要的档期也不为过,但如何协调影片供给和观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重要课题。
事实上,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过去一年主要制片公司和头部影片的扎堆现象变得更加明显,对档期的争夺也更加激烈,但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在合适的档期上合适的影片,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例子,去年春节档的《人潮汹涌》这样的喜剧作品若能避《你好,李焕英》的锋芒,今年的《奇迹·笨小孩》和《狙击手》这样的现实、历史题材,若能换个档期,票房可能会大不一样。同样的道理,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如果像《雄狮少年》这样的带有合家欢、喜剧元素,又有燃点、能引起共鸣的优质影片若能进入春节档,票房潜力也会更大。
新消费品牌研究者、TopMarketing营销顾问杨泽:
今年春节电影市场的讨论不单是票价高的问题,还有一个缺乏爆款的问题。影院运营跟电商品类运营一样,需要一个爆款带动,再靠长尾逐渐形成持续消费,现在电影市场,一方面是疫情造成断断续续的,没办法养成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没有爆款带动。因此,一方面期待疫情过去,影院恢复正常运营,更重要的是期待更多爆款上映,真正把观众从线上拉回线下。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
首先,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当前的电影的制作成本正在不断提升,原先电影的制作成本是相对比较低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电影的出品方和电影院往往都会愿意给予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从而吸引用户来观看电影,特别是在之前电视大规模崛起,电影院受到极大冲击的时候,电影的价格就更加低廉,所以大家经常能够看到一些非常便宜的电影票价,但是伴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电影院越来越吸引用户,特别是新的电影技术的普及电影,观看的体验和电视截然不同,已经让电影和电视成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电影也就有了进一步涨价的可能性。
电影院为什么涨价涨得这么厉害,最核心的原因还是由于电影院之前在整个市场上面面对着较大的经营压力,再加上本身电影院的成本也很高,为了要平衡成本涨价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选择,所以电影院涨价是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注定的,从目前来说,这种涨价是一种现实的反应而已,再加上电影又有非常明确的周期性,像春节档这种很赚钱的档期,自然是电影大规模涨价的基础,供需矛盾让电影院的涨价成为了很正常的现象。
其次,疫情之后整个电影市场实际上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在这个困难的时期之中,一方面是电影院的成本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房租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另外一方面则是电影院之前停工停业了相当长的时间需要有足够多的收入和利润来给自己弥补之前的亏损,所以大家看到基本上各大院线也都有冲动进行电影票价格的上涨,所以无论是影视的出品方还是各大院线,都进一步的推动电影票的涨价,从而真正的给电影院产业获得更多的资金。
第三,对于大部分的电影企业来说,春节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档期,一方面大量的用户会冲到春节档进行消费,这对于电影产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需求量的激增,而供应的相对有限,必然会让电影的市场变成了一个一票难求的卖方市场。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大家也就在春节这个时候,能有时间有空去全家人一起看电影这也给市场的稀缺性造成了进一步的提升。正是因为整个春节电影市场呈现出相对稀缺的状态,这才会有当前电影院线纷纷涨价的态势。
第四,大家看到的是电影院的涨价,实际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市场调节,这种调节其实在电影票房并没有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况之下,通过涨价筛选了一部分的电影观众,让那些不愿意承受高价格的观众途径,失去了去电影市场的机会,反而让那些愿意承受高价或者说对价格并没有那么敏感的关注,从而进入了电影院,这也成为电影院当前市场发展的一个核心的逻辑所在。
第五,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影院当前的这种市场筛选,可以说是明显的一种价格歧视政策,通过价格歧视政策给自己提供了足够的利润水平来帮助自身有比较好的发展。但是这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用户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对于在当前的市场来说,我们是需要更加昂贵的电影价格,还是说更加大众化普世化的电影,我们只能够说对于当前的大众市场的需求来说,其实电影市场需要分化,有一部分影院主打高端,而另外一部分电影院则需要更加大众化的发展,其实电影当前的这种特殊的变化是值得我们更加深刻的研究的。
航通社创始人李书航:
《长津湖》上半部登顶去年全球票房冠军,也是首部非好莱坞电影票房突破9亿美元。但我们都知道,这个成绩的含金量不一定特别高于之前的电影,比如我们把《战狼2》拿到今天的市场上,肯定也会创造更大的收入。
在新冠疫情之后,电影票房的总体影响因素,受档期干扰极其明显,以至于人算不如天算的情况经常发生,稍微晚一点点赶上某地疫情,票房也就垮了,甚至要改档期的也有。去年国庆假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后第一个基本正常的假期,哪儿都没有大规模疫情出现,各地防疫政策宽松,人员流动出游也很踊跃,这是《长津湖》成功的一个基础。
用这个眼光来看,2022年春节很显然受到多地疫情散发的重大影响。尽管档期内真的有疫情的地方只有北京、天津、浙江、广东、广西等少数地方,但西安疫后创伤仍未过去,全国各地的防疫政策总体是偏紧的。对于电影院这种封闭娱乐场所的管制更是具有“超前性”和“滞后性”,不能单纯用还有哪儿有疫情来看待。比如有些城市,因为其他小区出现一个密接,全市各小区封闭一周,捅了4次核酸,至今仍坚持餐馆不准堂食,室内娱乐场所、早教场地等一律关门。没有病例上全国新闻,没有中高风险地区,但对于电影院也是一个“滚”字伺候。
被反复摧残的电影行业,在2020年已经逼死其中一位从业者,现在还剩下的也都早做好了清盘的心理准备。冬去春来,不知完全战胜疫情后还有谁能活到那一天,但讨论电影市场规模的走向,无论如何都要以疫情完全结束作为大前提,现在的阶段性表现意义不大。
互联网京日记张京科:
除了众所周知的疫情叠加消费不景气两大因素冲击外,线下院线不振可能更需要担心的是,来自于互联网的冲击。
首先,由于疫情原因,很多人的观影习惯被转移到了更廉价、更方便的互联网模式。
其次,无论是大势所趋还是“引狼入室”,从内容IP剧本生产,宣发到制作,巨头引领的互联网影视已经深度涉足线下。
虽然今年的互联网影视业务同样也会受到极大冲击,并且可能发生业务架构调整、领导人调整或者分拆等等变化。
但是,传统线下影院,由于不具备充足的资金储备,可能无法应对本轮冲击。
一旦互联网影视对影视行业深入了解之后,疫情结束开始筹建线下院线,传统影院线下最后堡垒将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
所以院线最后的机会,大概在于通过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来制衡互联网巨头们对于院线的侵袭,三足鼎立胜过双巨头垄断。
中科闻歌郑阳:
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和银幕数量稳居世界首位,抛开疫情的因素,整体看每年的整体票房增长率也是高歌猛进,但是春节档却票房和观影人数双降,其实是有诸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却又是环环相扣。
最核心的问题是春节期间各地多发疫情,春节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一方面导致许多优秀电影会绕开春节,甚至有的电影直接线上发行;另一方面也在改变观众春节看电影的消费习惯,春节观影人数持续下降,从而导致收益降低,资本投入减少,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从电影内容的角度出发,严格的审核制度与国外电影引进制度、库存的传统IP逐渐被消耗殆尽、为了制造春节合家欢效果而扭曲电影情节等各种因素导致春节档上线的电影质量下降,更难以吸引观众走入影院。
主旋律电影成为去年的爆点,但主旋律电影一般多为单一事件或节点的献礼作品,春节档很难成为主旋律电影的上映选择。加上疫情对观众收入的影响和票价走高的双重背景下,观众观影更为谨慎,往往在影片上映初期保持观望状态,通过后续对电影口碑的分析来辅助购票决策。与此同时,春节档并未出现如《你好,李焕英》类的现象级爆款电影,更难以调动观众的观影情绪。
综上所述,双降是一种正常现象,票价走高取决于整体收益,在市场整体向好的情况下,并不会成为常态。如今观众的消费能力的强大和中国市场规模的庞大毋庸置疑,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民族文化自信、观众鉴赏能力、口碑传递效率的持续提高、宣发渠道的增加,电影人更应该关注电影本身的质量,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零壹增长创始人罗超林:
全球疫情背景下带来的商业重构与危机挑战的并存,给企业生存环境带来了新局面,企业当然会把生存放在首位。与去年疫情不同在于,防疫进入新阶段下,新病毒与精准防疫同步出现,此时疫情影响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是趋势减弱的。所以,疫情对电影市场的影响比之前削弱了,这里的分析理解也是建立在该背景下,尽可能抛开疫情因素不考虑。
关于涨价问题,票价为什么会涨价?是否允许涨价?可以一直不涨价吗?电影不像疫情相关物资,他更是纯市场化及商业化的产物。拿《水门桥》来说,影片时长近149分钟,比常规片子100-120分钟时长多了24-49%,这带来的投入成本远远大于该时长的对应涨幅。单片时长增加意味着日均排片的减少,进而影响院线的排片收入,因为屏幕没变。再加上春节的院线及屏幕本身就属于一年中的最黄金时间,偏方选择了最好最贵的时间,当然要承受更高的成本,特别是春节期间每日的黄金场次。
同时,还需要结构性的看待涨价问题,比如《长津湖》21年国庆档周期均价46元,如果只看国庆七天档期粗略估算,则均价约49-50元/张,《水门桥》春节七天均价则为52-53元/张,涨幅约5-6%。市场肯定会有局部影院及场次开价100-200元一张的票价,但这不代表大盘及所有院线影片的涨价,被个放大而误导了。(或许是被这个角度带偏了吧)
关于观影人数下降问题,当然会有涨价的因素,同时也还有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影片质量是最重要的,比如《四海》这样的片子口碑(质量)不蹦,大概率会增加更多的观影人数。同一档期的片子整体质量不佳,当然不会得到观众买账。
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看电影只是娱乐之一,年后避开高峰期再看,反正不会那么快下映,价格可能还便宜,可选位置更多,不香吗?
难得今年春节没那么严格了,走一下亲戚也是应该的,串串门过年年味更足,选择看电影的人就减少了。
所以,涨价不能全部背下观影人次下降的锅,是综合因素带来的。
中访网主编蔡晓林:
未来的电影票房市场,与图书市场差不多,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快速变革,消费者有了更加多元化更加沉浸式的消费选择,影院、图书这类偏传统消费,可能市场会越来越低。
复杂的中国社会,优质电影内容题材、演员选择方面还要避免踩雷,一不小心,投资几千万几个亿的电影项目,拿不到院线公映许可证,就打水漂了。导致很难推出大量优质影片。
野马财经编辑周戎:
从票房规模来看,今年春节档为影史第二高,仅次于去年的78亿元的成绩,超过疫情前2019年春节档的59亿元。行业复苏之下却有隐忧。作为平均票价首次超过了50元的史上最贵春节档,今年观众对于走进影院的意愿明显下降。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2022年春节档播放场次创近五年新高,但观影人次却创近五年新低。另外,2021年春节档观影总人次1.6亿人次,而今年只有1.13亿人次,同比减少5000万人次。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疫情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是院线和电影公司决定用高票价豪赌的客观原因,但过分抬高票价门槛,很可能在长线上影响春节档整体的票房表现。
某影视行业分析师在朋友圈分享了某院线“群公告”,呼吁各影管(影院管理公司)、影院迅速调整定价、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国家电影局对此高度关注”。
以预售票房表现最好的《长津湖之水门桥》为例,2月1日,北京有34家影院的最低票价在80元以上;102家影院的最低票价在60元-80元之间;最低票价在40元以下的,仅有16家电影院。
对此,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董文欣就无奈地表示,涨价的主要原因,是“整个行业,从上到下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钛度热评》是由推出的热点事件观察栏目,主要邀请对不同行业发展、不同商业模式有着独到见解、深度观察的媒体人和行业从业者,通过多角度解读全面展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如果你关心最新趋势、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想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交流观点,欢迎添加《钛度热评》社群小助手微信:taiduzhushou,加入《钛度热评》社群,跟我们一起打造一个思考者的社群,让有价值的思考被更多的人看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