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的燥热进入尾声,动力电池江湖又开始一片火热。
811电池失宠、宁德、孚能科技等股价下行、特斯拉高举自研大旗来势汹汹、比亚迪刀片电池革命了磷酸铁锂、LG装机量问鼎全球、大众增持国轩高科发力国内电池市场,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动力电池的热闹中多了些外来者入侵的意味。
政策变动、技术之争、市场风向的触发,动力电池入场者越来越多,而玩家的攻势也愈发激烈,尽管马太效应显著,不过头部席位尚未完全固化,动力电池的产业格局仍在演进之中。
而无论这场国内外争夺战如何演变,有一个趋势正在逐步形成,随着中国电池市场的崛起壮大,日韩等国际头部玩家正在不断挤压其市场份额、车企自主研发或借力研发的现象愈发普遍。
市场开放,竞争落败
得电池者,得新能源天下。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不仅占总成本近40%,还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和使用体验。
回溯过往十年,受新能源车销量和政策补贴影响,动力电池行业成为时代宠儿,企业注册量一路上扬,2015年后进入爆发期,2016年增速达到顶峰,年注册量达1865家,截止今年7月,我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共有近1.3万家。
玩家众多、头部掐架激烈的态势仍在持续,宁德时代自2017年登上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首位后,去年再次拿下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冠军,实现三连冠。
但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同比减少16.8%,但LG化学、三星SDI、SK创新三大韩企的增长势头依然迅猛,截止7月底,LG化学以26.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领先宁德时代的25.4%。
这一变局,与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产业格局变革有着直接的关联。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其发展正在经历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的开放进程。去年6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被废止,中国四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白名单被正式取消。
而届时,欧洲各国正在加大对新能源车的扶持力度。这意味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本土玩家将与在国际市场布局已久的LG、松下等动力电池巨头正面交锋。
脱去政策的保护衣,国内玩家与国际巨头的博弈十分吃力。相较于国内电池企业,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综合竞争力。
但窘境不止于此,在特斯拉转型的带动下,新能源行业正在掀起自建电池厂的风潮,而车企们自建动力电池生产线,无疑是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玩家的釜底抽薪。
不可否认,动力电池开放市场可能或导致头部玩家短期内失去部分市场,阵痛不可避免。但从长远来看,全面开放形成的良性竞争环境或将倒逼国内玩家们快速转型升级。对本土企业来说,降低成本与研发核心技术,是与外资巨头竞争中的两大课题。
合作转向合资、自研
不管是外资入侵、还是自建电池工厂,在动力电池这一赛道上都不罕见,而这场擂台赛本就是由三组势力组成。
最为常见的是外购电池,这也是当前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主要模式。而囿于成本和供应压力考虑,具有实力的车企动力电池有了新的想法。
一方面,是车企开始自主研发,主机厂建立自己的电池厂,但其成本与门槛高,最典型的就是比亚迪,从电池起家,后转做新能源汽车。
最近势头最火的还属特斯拉,其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已经启动,新的巨型工厂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属于特斯拉自己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正在成型。
而看上动力电池的车企并不止特斯拉,类似长城、长安、吉利和奇瑞这些自主一线车企,他们在燃油车时代曾经历过缺乏核心技术的窘境,转型到新能源,必然对电池市场也是虎视眈眈。
如长城汽车,通过成立蜂巢能源,剑指长城新能源电池解决方案,而目前蜂巢能源的高镍电池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更先进的无钴电池、四元电池和固态电池也正在冲刺实验过程中。长城之外,包括长安、奇瑞、吉利以及蔚来这些新势力,也在谋划加入动力电池的赛道。
另一方面,是车厂与电池厂商合资,如上汽集团、广汽、东风等车企分别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通过更紧密的绑定,来保证电池的产能供应。初期,鉴于电池行业相当高的技术壁垒,车企大规模自产电池可能性不是很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玩家正跃跃欲试。
今年7月,奔驰宣布与孚能科技深化合作,并以9.045亿入股孚能科技,获取后者3%的股份。不止于此,宝马与宁德时代也形成深度绑定,
除了宁德时代和孚能科技之外,国轩高科也在这一波国际合作浪潮中受到了巨头的青睐。通过转股和募资定增,大众成为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
在这些交织的合作中,可以看到,车企们正在夺回动力电池争夺市场的话语权,而从宁德时代36.29%、32.79%、29.06%逐年递减的毛利率,或可窥知暴利时代正被逐步终结。
前有外资全面围剿市场,后有国内车企虎视眈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如何打好保卫战?
好风凭借力,作为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车的特斯拉,凭借其远超第二名玩家近五倍的销量,成为各位动力电池玩家的必争之地,而宁德时代此前宣称与特斯拉的订单将在下半年逐步释放。叠加宁德时代也看到了欧洲最近渐入佳境的市场环境,预计欧洲市场的订单也将逐步释放。因而今年下半年,宁德时代如果能把这两张牌打好,仍具有较大反超机会。
不过,尽管中国的动力电池总体配套量排在世界第一,但核心技术欠缺,成本居高不下动力电池产业总体呈现大而不强的趋势。
因而,在这场国际化的交战中,如果不能以技术打开市场,得到外部车厂的认可,那国产动力电池的国内保位战将十分艰难。叠加随着传统车企动力电池技术成熟以及成本的压缩,车企自主生产电池,动力电池的江湖斗争必然更趋激烈。
(千寻专栏 安树)
关键词: 宁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