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一边裁员、一边招新,2022年春招到底是不是“薛定谔”?

时间:2022-02-22 15:59:09       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互联网行业“引力场”逐渐失效下,还有哪些“赛道”值得被期待?

又是一年春招季。 

“金三银四”本该是各家企业“围猎”应届生的最佳之际,然而从目前市场中的整体情况来看,似乎并未出现人们意象之中的那份热度。 

随着疫情经济逐步回归正常,无论是雇主、猎头,还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新职场人,似乎都发生了一些不小的变化:不变的,可能只是年年如是的招聘动作;但变的却是各类企业的经营状态、招聘机制,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们,对于“就业”这件事情本身的认知。 

那么问题来了,在互联网大厂频频被曝出裁员、降薪的大背景下,2022年企业春招到底是不是“薛定谔式”的招聘?互联网行业“引力场”逐渐失效下,还有哪些“赛道”值得被期待?当进入大厂中厂、谋求高额“总包”不再是当下年轻人们的首选,那他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他们的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答案。

01 招新是不是“薛定谔”

回首2021,“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得裁员浪潮席卷了整个教培行业。字节教育、高途、好未来、猿辅导、新东方、掌门1对1、火花思维等一众教育机构,几乎全军覆没,与此同时,受波及的职场人员甚至超过了百万量级。 

不止教培行业,其他行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诸如短视频平台快手传出包含电商、商业化、国际化、游戏四大业务板块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有些团队的优化比例高达30%,据传,大部分被裁人员的年薪超过100万。 

再如喜茶也被媒体曝出节前已开启了一轮大规模裁员,涉及员工三成左右,尽管喜茶方面称这只是基于年终考核的正常人员调整和优化,但职场社区脉脉中有已认证的喜茶员工在内部同事圈确认了此事。 

此外,字节跳动(主要涉及教育培训、网络游戏、本地生活等业务板块)、爱奇艺(所有业务线)、百度(主要涉及MEG移动生态事业群组)、水滴筹(主要涉及顾问团队和保险销售团队)、小米(除造车业务之外的所有业务线)、OPPO等企业,均传出过裁员或降薪的“绯闻”。 

这不禁引人发问:一边是接二连三的裁员和降低待遇,另一边又是放出新的HC继续招新,2022年的春招难道是“薛定谔式”的设定? 

第三方直聘机构产出的调研数据,可以在一定层面出做出解答。 

根据智联招聘2月14日发布的《2022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一期)》显示,春节后第一周企业招聘规模出现小幅收缩,招聘职位数量同比减少了4.5%;平均每个岗位收到约11份简历,是上一年同期的2倍左右;此外,有60.5%的受访者认为今年春季求职较去年更难。 

毕业于菏泽学院会计专业的小新是2022年的应届生,目前在济南一家小规模的会计事务所工作实习,按照他原来的计划,很大概率会在实习结束后直接选择转正。然而在与hr聊完转正待遇之后,他重新规划了下人生轨迹,决定全力考研。 

“实习期间我的月薪是2400元,这个薪酬在济南这个城市来说,差不多仅能维持个温饱”,小新耸了耸肩讲到,“本以为转为正式员工后,薪酬会有一定的提升,然而hr却和我说,现在外部就业环境整体不好,因此我的薪水也不会比实习期有太高的调整。” 

“当然,金融这个行业本身门槛就较高,实习期间,我也和同校考研的师兄、师姐以及工作多年的前辈们聊了聊,还是选择了考研。只不过,我们学校没有太强的优势,所以考研也是我‘镀金’的一种方式。未来,我希望能进入到一家独角兽企业工作,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小新如是说。

02 市场中仍有“繁荣之业”?

在几乎所有行业都被称为“退潮”“荒芜”的时候,如果说,仍有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那这个行业非新能源赛道莫属:一方面,体现在政策的扶植、资本的加磅;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人才层面,诸如被媒体曝出的“小鹏4亿薪酬高管”,再如小米造车内部人士透露的“造车业务线不受裁员影响”。 

职场社区平台脉脉去年底发布的《告别氪金时代·2021人才吸引力报告》中,“2021年新经济行业职位量增速前十的领域”排名前三的领域都与新能源产业相关,新能源汽车更是以365%的增速高居第二,抢夺着大众的注意力。 

另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500万辆;2025年将达到至少700万辆,乐观估计为900-1000万辆。这意味着,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量将达9.2-11.6万人,但总量供给严重不足,人才净缺口最多达3.7万人。 

各家新能源车企、智能车联科技企业为了抢人, 开出诱人的“薪资”是最基础的诚意。 

仅以小米来说。去年3月,小米正式官宣造车;到去年10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透露:小米汽车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再到一个月后,小米被多家媒体曝出正申请注册“小米汽车”“MICAR”“米车”等商标......小米造车的一举一动,备受业界关注。 

在如此紧张的时间轴之下,真正的“燃料”势必是人才,毕竟,造车这项工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有前小米其他部门员工提到,公司自去年7月开始放出大量HC,甚至曾于2天内发布120个岗位,以空前的力度招募人才。 

待遇方面,小米汽车更是开出高薪和期权的“组合拳”来招贤纳士。据一位从造车新势力跳槽过去的产品人员小陈的透露,自己目前的薪资结构为月薪+年终奖+期权,年薪总打包价在120万左右。小陈表示,“尽管听起来价格已不低,但我的薪资其实就是我这个级别在这个圈里的中位数。” 

即便是没有什么工作经营的应届生,也能拿到高于其他专业应届生的年薪。但需要说明的是,据行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造车一般极少直接招聘应届生,传统车企相对来说会给应届生更多的机会。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抢人大战中,车圈职场人对此乐见其成。在新能源车跳槽圈,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风口上的岗位(软件算法类)同城跳槽增幅30%以上,异地城市50%,给不起就别打电话。”脉脉、小红书等平台上,入行时间不一、从业路径不同的车圈职场人们,也在纷纷分享着自己的求职经历。 

对于“高薪是否代表与专业对位”这样的问题,小陈结合自己及周边同行交流总结到,“互联网造车企业确实肯花重金招人,招来的人绝大多数履历也都很漂亮,但就专业能力来说,我就不妄言了。相对来说,‘蔚小理’几家造车新势力企业,专业性还是高了不少的。”

03 大厂“神话”失色,北上广不再被膜拜

为了能在2022年这般颇为萧条的大环境下尽可能促进更多就业,各大招聘平台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和推出新的功能:智联招聘、猎聘基于趋势预判,推出人才及行研报告;赶集直招推出基于技术底层的AI面试间、短视频探店等;脉脉推出基于薪资、人文、前景判断等维度的求职榜单,主张“先看点评,再找工作”。 

但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大厂们的“神话”就已开始失色,北上广也不再是顶礼膜拜之地。根据2020年一组数据显示,选择一线城市的占比24.6%,新一线城市占比33.0%,二线城市占比20.3%。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4.9%),杭州(4.1%)和西安(2.8%)最受2020年应届生欢迎。 

今年同样如此。据赶集直招今年的调研报告,有4.3%的人选择更换工作城市,其中52.9%的人选择前往一线城市,苏州、杭州、深圳、南京、宁波、石家庄、天津也令不少从业者向往。此外,有19.7%的人选择下沉至二、三、四线城市,为了提升生活质量是最重要的更换城市理由。 

疫情影响了众多(特别是身处高线城市的)企业,同时也改变了年轻人对于“工作”这件事的认知,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从心”就业,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可靠、稳定、“小而美”的工作;当然也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回乡,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打拼下一片“江土”。 

为了能从本质上成就年轻人们这般就业心思,各地政府也拿出了真金白银予以支持。 

例如,2月17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大学生如果想创业,可以申请10-50万不等的贷款,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不一定非要在某座城市打拼才叫逐梦,也没必要神化一座城市”,在北京读书、毕业决定回长沙工作的小王眼中,重要的不是城市,而是个人工作技能的提升。“新一线城市发展前景也不错,由于回到本地就业,其实生活成本相对更低,更适合我们安心的积攒专业经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