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度图闻·第四十二期
伴随着医美市场需求的爆发,医美行业的负面舆情也逐步累积。
近年来医美行业负面报道数量呈现几何级数上升趋势。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医美培训乱象”,数据显示相关发文传播共计10982条,占当天整体315主题新闻报道量的28.88%,排名第一。截至今年3月,国内医美相关负面话题已达4万余条,较2017年同期上升300余倍。
行业乱象被曝光的同时,资本也开始质疑医美行业的盈利能力。
调查显示,近年来多家医美头部机构营收规模快速提升,却仍难解决盈利困局。千亿医美市场中,并非行业内所有玩家都能赚钱,真正实现暴利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原料生厂商,以及站在顶端的大经销商。
对于消费者而言,医美消费价格不菲,即便是最简单的轻医美项目,价格大多也在千元以上。那么,你做医美花的钱都去哪儿了呢? 新一期·钛度图闻用数据盘点医美行业的那些“坑”,带你一窥行业运转的财务真相。
医美行业负面舆情困局,5年上升300倍医美行业早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其中,合同、售后服务和质量等医疗美容服务环节长期受到消费着诟病,在2021年成为了医疗美容全年投诉最集中的环节,分别占总投诉量的28.66%、 24.92%和12.08%。
乱象虽多,但值得欣慰的是,医美行业进入“标准化时代”的步伐逐渐加快。
2021年6月至11月,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部委先后发布医美专项整治、虛假营销、打击非法制售医疗美容产品等犯罪活动的措施。2022年1月30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医美体系十四五规划”,行业管理标准、行业技术标准、教育培训标准、行业基础标准等四个方面近 50个标准被确立。
受营销费用拖累,风口上的医美行业并不赚钱数据显示,医美服务产业链毛利率在30%-80%。上游供应商包括针剂、器械等企业的毛利率在50%-80%,净利率在9%-25%,在整条产业链中价值相对较高;中游医美服务机构毛利率在50%-60%之间,净利率通常在20%以下,代表企业包括华韩整形、丽都整形和希思整形,净利率分别为13.5%、-7.4%及1.5%。
虽然医美行业整体毛利率较高,但多数企业常年净利率较低,甚至出现亏损,从中国医美服务产业价值链分布来看,这主要由医美机构费用较高造成的价值降低。
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头部医美企业医美国际在2020年的营销成本支出为5.11亿元,占据了营收的56.64%,净利率为-27.39%。三家头部医美上游企业中,除了爱美客营销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华熙生物、昊海生科营销费用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受到加大营销支出影响,华熙生物营收同比增长率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出现较大偏差。
而依靠用户信任做流量生意的新氧,日子也并不好过。
2021年至今,新氧多次因为入驻商家在平台上发布诱导性内容、虛假宣传等而接连遭受行政处罚。新氧面临失去用户信任造就的用户流失危机。财报显示,2021年,新氧医美出现840万元的亏损,其在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为580万元,且2021年第四季度新氧公司的平均手机月活用户为740万,比2020年同期数据下降了150万。2021年全年,新氧医美在运营商花费了13.91亿元,其中有7.93亿元是“销售和营销”支出,占比达到57.22%,同比增长9.1%,该项支出也占到了总营收的46%。
可见,未来医美服务机构如何降低费率、调整经营策略?将成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预测,与医美盛行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至少还有5倍的增长空间。
但是目前,中国医美机构众多约95000家,其中合法医美机构占比近14%,合法合规机构占比12%,仅有11050家;在合法合规机构中,公立医美机构约3000家,民营医美机构约8000家,占比72.4%;民营机构中又以中小型诊所及门诊类机构为主,占比94%。
从今年315晚会爆出的“医美速成班”乱象背后,也能看出医美培训的巨大缺口。
数据来源:科股宝、中国消费者协会、天眼查、新氧数据研究院、知微数据、新氧大数据、头豹研究院、Wind、iResearch、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上市公司公开资料。
关键词: 钛度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