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到2021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不得不说,尼尔·斯蒂芬森、《雪崩》、元宇宙、NFT这4个词语,催生了很多热潮过后的疲惫,无论是局中人,还是局外观望的人,难免会免疫。
从主流媒体到新媒体,中外关于元宇宙和NFT的讨论已经太多太多,在百度和谷歌浏览器,我们分别能搜索到86,100,000和149,000,000条结果,搜索Metaverse的结果也相差不多。
对于元宇宙的印象,据三林在好友圈中的问询,圈外人士很多停留在资本炒作、市场投机这些负面印象,询问在一二级市场交易的朋友,得到的结果也并未有太多改变。的确,整个元宇宙市场在炒作概念和内容方面走得更快,至于其他,相较前者大抵只能说堪堪起步。
那么,这一名词为何能在2020年突然大火?而包含了NFT等技术的元宇宙,又为何在区块链之后有了更火热的市场?本文将从第一个问题出发,以第二个问题为重点,尝试和各位看官探讨:从现在到未来十几年或者说几十年,我们究竟能从元宇宙里获得什么。
三大模式囊括版图
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在《从 NFT 到元宇宙 : 前沿科技重塑新闻传媒业的路径与愿景》这篇论文中的叙述:元宇宙概念大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2021 年 3 月 10 日,游戏平台 “沙盒” (Roblox) 作为第一个将 “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的商业机构,成功在纽交所上市。[13]但从更深层次上看,“元宇宙”概念突然火爆,一定程度上是当前互联网产业内卷的平台形态已经成为发展瓶颈所导致的,在内容载体、传播方式、交互方式、参与感和互动性上长期缺乏突破,促使学界和业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想象和构建未来媒介发展的方向和形态。
互联网巨头在新媒体时代迟迟没有更大突破无疑是一个事实。如果说从web2.0的博客向web3.0的社交媒体平台过渡,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那么在过去十多年中,我们仅仅从社交软件过渡到了视频APP,在交互方式或传播方式上并没有质的革新。伴随着比特币热炒,区块链进入大众视野,吸引了海量资本和观众的目光,引发了无数商业畅想。而现在,这一目光转向了同样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元宇宙。无他,这是一个全新的交互方式和全面的商业版图。
元宇宙进入大众视野的这两年,经历了不少质疑,也让相关的注册公司看起来都像是皮包公司。但事实上,元宇宙并非没有已经落地或者说有潜力的项目。
元宇宙产业链很长,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的一篇研究论文,目前学界将“元宇宙”概括为三种模式:数字孪生型、增强现实型(AR)与完全建构型(纯虚拟世界)。
简单概括,数字孪生就是将现实世界完全搬到虚拟世界;AR也好理解,b站跨年晚会的主角虚拟偶像洛天依,其在舞台上的呈现就用到AR技术,让本来只能在大小屏幕上看到的虚拟物品呈现在你我眼前;纯虚拟世界则区别前两者,从字面就能出来意思,就是设计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元宇宙的世界),这一点可以联想游戏里的虚拟空间,如经典沙盒游戏《我的世界》,又如电影《头号玩家》中的场景。
从这三种模式来看,元宇宙更像一个海纳百川的概念,涉及的场景、用到的技术、商业化空间非常之广。事实上,这也的确是一个拥有广阔商业空间的模式,看下图。
图片来源:《元宇宙”的空间重构分析》
(一)数字孪生:大型跨国制造企业都在追逐的方向
数字孪生场景听起来似乎有些难理解,其实可以从“孪生”一词看出其具有的“复制”这一特点,也就是将真实生活完全复制到虚拟空间。
数字孪生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数字城市,当前城市中遍地都是感应器和摄像头,产生了海量数据(行情603138,诊股)。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在元宇宙空间中打造出和现实城市一样的虚拟空间,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模拟场所。在一些城建项目落地实施前,我们可以先在虚拟空间进行模拟,降低试错成本,比如一些道路桥梁的数字建模、建筑设计的仿真等等。如果说数字城市概念太大,从工业制品也可以看到数字孪生的价值,如模拟工业制品参数,建设产品的数字化模型,随后对其进行虚拟测试,以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
关于数字孪生,已有一些大型跨国制造企业在进行探索。大约从2014年开始,西门子、达索、PTC、ESI、ANSYS等公司,都基于数字孪生这一概念陆续进行技术构建,在概念内涵上也做了不少深入研究和拓展。波音公司就为F-15C型飞机创建了数字孪生体,从而对飞机进行全生命周期各项活动的仿真分析、评估和决策。
可见元宇宙有其价值空间所在,并非只是炒作。
(二)置身《清明上河图》不再只是理想
AR跟数字孪生和虚拟世界不同,这是一种现实和虚拟交错的世界,且早有应用,此前在游戏和文化活动中应用不算少。
早在2016年,Pokémon Go,一款基于位置服务的增强现实类手机游戏就受到玩家欢迎,火爆全球。玩家可以在APP中开启AR功能,从而在官方给定的位置搜寻宝可梦。你并没有理解错,就是这样的小精灵会融入你所处的环境中,可能是公园、餐厅、街角,只要你发现了便可以搜集到你的APP中。
一些文博艺术馆也会利用这样的技术让你如同置身古画中,比如清明上河图,在体验经济盛行的今天,上海广州等不少城市都已拥有这样的体验场馆,但因为渲染力不足且失真,用户很容易区分AR场景和真实场景,很难实现完全的人景融合。另外就是这样的技术目前只能应用在小范围场景,很难在更大的场景单位进行衍生应用。今年2月,Meta透露,其混合现实技术(MR)有望在几年后落地,解决渲染力问题。而渲染力也是元宇宙的一大特征。
不过三林认为,随着增强现实(AR)的场景进一步完善,未来我们会逐渐难以识别自己其实已经成为连接硬件设备的又一媒介,完成了具身的在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身体来感知距离,身体完全成为媒介,人和技术的间的距离缩小,这也许会引发新一轮的技术伦理问题,对于元宇宙的讨论也会有新的角度。
(三)完全虚拟,新的世界
办公其实是完全虚拟世界的一个常见场景。办公软件很常见,国内有钉钉、飞书、企业微信,国际上比较知名的企业则有zoom、Slack、Skype等。在上述的这些企业中,国内企业只是在线办公,即通讯的在线并非身体的在场,即便是视频我们也无法像置身会议室一样了解在场所有人的反应,无法随意使用会议室的小黑板,很难达到亲身到场交流的那种顺畅感。但是,基于VR设备的元宇宙办公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Oculus Quest2是Meta(原FACEBOOK)发布的VR头显,虚拟会议室是其中颇值得一提的场景。虽然上手门槛略高,费用也不便宜,但在Quora(国外版知乎)和知乎里都有不少Quest2晒单贴。这款头显作为Meta元宇宙版图的硬件设备之一,利用VR设备实现在线互动,头显上的微型摄像头可以捕捉动作并传递信号,即使是置身这样的虚拟会议室也能感受到同事们的动作神情。
未来此类设备继续发展,还可以和AR进行联动,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家使用黑板,黑板上的字可以基于头显实时同步到虚拟的Workrooms中。在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中,也就能够实现在家里也拥有如同亲身交流一样的会议和办公场景。
从NFT到“数字藏品”
如果说上述三种模式有一些还需要时间发展,那么目前来看,元宇宙的延伸话题中最热的无疑是前段时间爆火的NFT。NFT热潮也被视作虚拟物品的价值胜利,是元宇宙未来潜力的又一佐证。
有人分不清NFT和比特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根据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郭全中副教授在其论文《NFT及其未来》一文中阐述,背靠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加密货币分为原生币和代币两大类。”其中原生币可使用链上的交易来维护账本数据,比特币、以太币等就属于原生币,拥有自己的主链(可以理解为有自己完整的交易链条),而以NFT为代表的代币则需要依靠现有的区块链进行交易。
NFT有个好处——独特和稀缺。如果将比特币比喻为百元大钞,价值均等可交易,那么NFT就是一块块形状和价值都不均等的小金块。在NFT市场,国外跟国内的市场规则有很大区别。国外NFT可交易,以增值为重要目标,国内为打击炒作,目前阿里腾讯等的NFT代币并不支持公开交易,以收藏为主。
这就是虚拟物品的价值,由此出发,可以想象未来元宇宙还有多少空间可以构建,以及随之延伸的价值。去年疫情之间,知名rapper Travis Scott在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虚拟演唱会,总计吸引2770万在线观众,在现实中,至少需要305个鸟巢才能装下这些人。将技术打造的虚拟现实和rap相结合,这可以说是元宇宙和流行文化的结合。除此以外,教育行业、虚拟图书馆、传媒业对于元宇宙同样有很高的期待。
还是以NFT为例,事实上,NFT在新闻生产领域不乏有前景的应用。身处传媒行业,传统媒体的转型一直是整个媒体行业都在关注的事情。不管是早前媒体为了适应新媒体平台进行的“中央厨房”模式,还是每逢两会等重要事件的全媒体报道,转型已然喊了多年,NFT也成为媒体转型和盈利的一次新尝试。
去年(2021 年 3 月), 美国极具影响力的报刊《纽约时报》以 56 万美元高价售出一篇科技专栏文章的NFT;同月,《时代》周刊拍卖出三本标志性的杂志封面,总售价为276 ETH,价值超过44.6万美元。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NFT作为区别于比特币的非同质化代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对于媒体行业从事内容创新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不仅是文化艺术产业极具收藏价值的NFT作品,从内容到图书出版,都是未来的方向。
何去何从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目前市场融资的元宇宙延伸产业在硬件建设层面进展,比起相关的内容建设仍有较大时间差。不过一旦逐渐落地,将会是全新的世界。
关于元宇宙的价值有很多观点,其中重点就是:体验+社交。一切能让生活看起来更美好,一切能让人放松或寻求刺激的商业模式,都是未来的蓝海,都是新机遇。内容是核心,但交互显然是撬开用户的那把钥匙,没有打动人心的形式,内容就难以长久生存。
从这个层面来看,元宇宙在底层应用有很多场景,所以具备无限潜力,关于这些场景也并非只是臆想,国内外不少团队已然在研究。在国内,我们以知网的检索结果作为简单参考,能检索到元宇宙相关主题论文1135篇,在三林查阅的几十篇关于元宇宙的学术论文中,不乏学界对于元宇宙和图书馆、住宅、生活、新闻生产等相关领域的关联及应用前景。这并非资本的自嗨。更何况,元宇宙空间中有大量UGC(用户生产内容)内容。
这是个因UGC而精彩的世界,当商业开始快速运转,元宇宙的交互和体验也就开始让人无法摆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