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也即正常状态。企业或行业在常态市场的表现是检验其发展能力的首要标准。一般而言,爆发式增长只是基于某种特定条件的“短期”作为,虽然这种机会也能塑造大型企业,但如果不能继续做好常态下的专业经营,则很难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
从需求角度看,人口快速增长、消费偏好趋同是过往购物中心规模化发展可以借助的市场红利。如今已完全不同,消费分级和服务细分正在成为需求侧新常态,购物中心理应在尊重专业逻辑的基础上,从供给角度做出适应性改变。
以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已成为市场常态。消费地位的不断增强以及消费激励政策的陆续出台,对消费服务业,特别是购物中心形成了持续性利好,有助于进一步激发购物中心新的增长潜力。与此同时,服务性消费比重的进一步提升,也为购物中心内容和空间的价值再造提供了强劲支撑。受益于此,购物中心将有机会成为消费型经济的重要推动者,并在顺应需求侧新常态的转变中获得新的壮大机会。
消费分级和服务细分成为需求侧新常态;购物中心供给不仅要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更要符合细分市场的要求。购物中心的区域性特点很强,忠诚度要求极高,只有充分满足商圈细分需要,才能持续把握竞争主动权。着力服务细分市场正在成为购物中心新的业绩增长点。从变化趋势上看,购物中心已经从过去强调“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功能组合,进入到依据消费细分需求做好品类组合和品牌组合的精细化和精准化配置阶段。
近期在国外购物中心考察中发现,家用品专卖店和专业店的比重又有明显提高,其店铺数量增长和细分类型进化极为显著,单就餐具一个品类就会有多家不同风格、不同价位的店铺出现在同一个购物中心。如今每个购物中心都在强调商业创新,但其实对消费者细分需要的有效满足,对属地习惯的充分尊重,对基本生活的极致服务,是所有商业创新的真正基础,并且比过往更为重要。购物中心品牌组合的细分化、个性化、精致化也将因需求侧新常态的出现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购物中心供给侧改善应遵循专业逻辑和服务逻辑,并符合需求侧新常态发展要求。重视商业模式、忽视专业逻辑的情况存在于很多行业,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值得高兴的是,这种局面已在购物中心领域得到初步扭转。对购物中心来说,服务对象既包括消费者,也包括租户,这是购物中心作为服务平台的核心表现方式。基于需求侧新常态,深度研究租户和消费者的细化诉求,是做好购物中心供给改善的主要着眼点。
一方面,如果购物中心不能持续为租户带来更高价值和精准服务,他们离开购物中心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目前也确有迹象表明,受负担加重影响,部分品牌商已有脱离购物中心独立发展的考虑。
另一方面,购物中心行业必须从总体上坚守生活配套服务逻辑。近期有机会考察了一个面积不到3000平方米的社区中心。在生鲜超市主力店门口外侧,运营商延伸了多家果蔬、肉食、轻食类摊档,并于中心节点设置了休憩效果极好的小型室内广场;在小型室内广场到社区中心入口的内街两侧,借助强制动线设计,配套了药品、旅行社、手机营业厅、家用品、居家服饰、银行、餐饮店铺,这种组合方式表现出了极强的日常生活黏性和社区配套属性。面积虽小,但功能极为丰富,不仅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全部日常生活所需,更提供了果蔬、肉食等必需品的多种细分选择。
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遗憾。虽然我们现在谈论消费价值、细分需求、专业逻辑的频率确实在明显增高,但谈及服务的话题还相对较少,因为很多企业的决策者仍然认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具有较大机会。毕竟服务是要付出成本的,而这种成本又是部分企业的强约束条件。但无论如何,未来市场的决胜因素一定是服务竞争,尤其是细分市场的竞争。既然深度服务已经成为必然和趋势,那么这种理念和意识自然来得越早越好;也只有这样,购物中心才能顺应需求侧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作为为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
郭增利/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