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科幻动画剧《黑门》在北京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举行全球超前点映会,活动上除了发布《黑门》主题曲MV和终极PV,还超前释出部分正片,让媒体和科幻迷提前感受到这部国创科幻的独特魅力。《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科幻作家郝景芳、科幻作家陈楸帆、《科幻世界》副总编拉兹等纷纷发来祝贺视频,现场推荐《黑门》并对剧集上线表示期待。
在“脑机交互技术与科幻影视创作主题论坛”环节,来自脑科学研究、量子科学研究、科技企业等领域的大咖展开跨界沙龙,共同探讨未来脑科学刍议、科技发展与科技伦理、未来科技与影视创作等议题。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柳昀哲作了《探索大脑“黑门”,解码人类智能》的主旨报告,他介绍,《黑门》中的“黑门”即脑机系统,是从现实世界走向“脑宇宙”的核心。如今,科学家采用侵入性或无创手段,对人类的各种意识状态、意识障碍等进行解码和脑机接口的研究,脑机交互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教育、游戏与物联网等领域。
当脑机交互技术走进科幻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在《黑门》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科技高度发达,脑机系统早已走入人们的生活。一家名为“绿洲”的科技公司在深入研究人脑世界时发现了“蜂群症”,围绕这一奇怪症状,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片中除了涉及脑科学和量子科学外,也涉足了彭罗斯提出的微管量子理论,全剧以基于彭罗斯和哈梅洛夫提到的“量子调谐还原论”作为创意来源,片中主角们在人脑微管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在观看前四集内容后,有不少现场观众表示:“惊喜满满。从画面、故事、题材中感受到了丰富的想象力。”“亲切的中国元素,特别接地气,感觉特别真实,是一个真的会在中国发生的故事。”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黑门》的制作过程,《黑门》的编剧/导演徐一超与极客电影创始人李东东、资深电影人制片人王双交流了原创科幻动画创作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据徐一超介绍,《黑门》从探索人脑出发,在脑科学的基础上展开幻想,同时又贴合现实生活,描绘三十年后中国近未来科幻图景。故事从三条支线展开,以悬疑定调,带领观众领略神秘的脑宇宙和纯粹的中国未来。
以脑科学为题材,对于中国科幻创作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挑战。为此,团队学习了很多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反复打磨细节,尽可能将科幻做得更硬核、逻辑更缜密,导演戏称“我们终于毕业了”。为了让观众更能沉浸到故事中,探索《黑门》构建的世界,团队反复打磨镜头调度,期许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赋予故事背后更多值得解读的信息。此外,剧集后半部分还将出现硬核军事元素,值得期待。(科技日报记者 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