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创·问|华夏英泰:用创新技术为患者带来肿瘤“治愈之光”

时间:2022-04-14 11:13:38       来源:钛媒体

优秀的企业长什么样,成功的牛人都有哪些特质?在他们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坑”,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创·问」向一些优秀的华创派、投资人、业界牛人抛出问题,也希望分享他们的想法给你。本期主角是华夏英泰创始人林欣教授,联合创始人赵学强博士。

新一代免疫治疗技术盖过了靶向药物的锋芒,在业界成为癌症治疗领域闪耀的明星。

细胞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热门的肿瘤治疗研究方向,其中 CAR-T 和 TCR-T 占了半壁江山。CAR-T 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非常成功,但对于实体瘤的疗效有限。有实验证据显示 TCR-T 治疗实体瘤的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 TCR 的信号传导同 CAR 不完全一样。但由于TCR-T 技术比较复杂,影响了其发展进度,目前全球范围内仍无产品上市。

基于以上背景,华夏英泰的研究团队不满足于跟随前人脚步深耕,重新设计了 CAR,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结构 STAR-T,它整合了 CAR-T 与 TCR-T 技术的优势,较传统的 CAR-T 细胞表现出更好的肿瘤浸润性和更高的抗原敏感性。两位创始人认为,免疫细胞治疗的全新时代已经来临。但同时,目前细胞治疗靶点“扎堆”、“内卷”现象也值得思索,差异化创新、卓越的疗效将会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力争上游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华夏英泰从源头创新,选择与同类竞品差异化的赛道 ,在积极推进双靶点血液瘤品种的产业化的同时,重点布局实体瘤STAR-T 以及病毒靶点 TCR-T 管线,期待通过创新实现‘吹尽狂沙始到金’。”

华创资本曾领投了华夏英泰的 B 轮融资。

全文分享如下:

Q:华创资本

A:华夏英泰创始人林欣教授、联合创始人赵学强博士

Q1:请简要介绍下华夏英泰。

A:华夏英泰专注于以 TCR-T 为代表的针对多种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开发及商业化,于2018年3月由著名免疫学家林欣教授领衔创立。公司拥有两大独有技术平台 STAR-T 和enTCR-T,以及成熟的工艺开发及质量控制的产业化平台。目前已与多家一流医院合作启动了多项“ First-in-Human ”临床研究,取得了积极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数据。

Q2:为何会选择创业,彼时看到了哪些机会?

林欣:首先是受强烈的归属感驱使,我一直希望学有所成,回国贡献。其次,我在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已经做到了最高的冠名讲席教授,生活安逸且平淡,好像没有了挑战性。创业是源于希望把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把团队多年积累的基础研究的优势发挥出来,能够更好的、真正、尽快地应用在解决临床治疗难题上去,尤其是为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的晚期癌症领域,也迫切需要我们这种很新的药物给患者带去希望。

赵学强:有赖于创始团队多年来在技术上的累积,以及公司团队高效的产业化推进,我们目前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同时,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陆续引进和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产业化人才,我们希望凭借组建完善的这种药物开发的团队和体系去做成一个安全性高、有效率高,并且是一个能够真正在癌症治疗这个领域做出一定贡献的创新药物的开发。

Q3:创业初期面临着怎样的竞争环境?

A:从创立之初,华夏英泰便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

新一代免疫治疗技术盖过了靶向药物的锋芒,在业界成为癌症治疗领域闪耀的明星。同时,国家与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倡导和资金政策的扶持,临床上对新药的迫切需求,公司与各地临床医院合作平台的广泛建立。

人才层面,基于多年来我们在基础研究上建立的扎实根基,在免疫治疗前沿技术方面的开发与积累,在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我们的团队如今人才济济,员工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创造性的思维、严谨的科研素质和热情的创业精神。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些非常好的创新技术亟待临床应用转化,也就公司的创新平台 STAR-T 和 enTCR-T。

Q4:能否用科普的语言介绍下公司技术平台的特色?

A:我们开发的细胞治疗产品,是一种通过基因编辑人体自身免疫细胞来杀死肿瘤的免疫治疗方式。其基本流程是:先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T细胞,在体外将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改造后的T细胞扩增培养到一定数量后,回输给患者以快速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

华夏英泰作为一家专注于创新型基因工程化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出一种和目前 CAR-T 完全不一样的免疫细胞改造方式 STAR-T(STAR ,Synthetic TCR and Antigen Receptor,即“嵌合T细胞受体和抗原受体”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

STAR 的优势是一种更接近于天然 T 细胞的激活方式,所以其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它的信号转导方式、反馈防止T细胞耗竭等方面都有独具优势。我们团队2021年3月在 SCIENCE 子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报道了这个结构及其临床前优势。

目前,我们基于 STAR-T 开发了针对血液瘤和实体瘤的产品管线,针对 CD19 和 CD19/20 靶点的临床研究数据,先后在2020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和2021年欧洲血液学会(EHA)发布,并已于2021年12月递交了首个候选新药的 pre-IND 申请。

另外,我们还拥有一个创新的 TCR-T 平台——enTCR,目前主要针对病毒靶点在做一些研究。其中,针对移植后感染的 CMV 特异性 TCR-T 的临床数据在2021年 ASH 会议发布。我们和其他在做 TCR-T 公司的显著区别是,同一个靶点我们所针对的适用人群会更广,因为我们可进行多 HLA 型体系的构建,有能力加速 TCR-T 细胞治疗的产业化,这也是我们的差异化优势。

Q5:目前,华夏英泰pipeline覆盖的适应症有哪些?公司在适应症的选择上有什么策略?

A:目前,华夏英泰拥有 STAR-T 和 enTCR-T 两大技术平台。基于 STAR-T 技术平台,公司已建立了靶点覆盖血液肿瘤、实体肿瘤等疾病的产品管线。

STAR-T 已启动多项针对血液瘤的“ First-in-human ”临床研究,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得到了优秀的验证结果。其中,18例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回输单靶点 CD19 STAR-T 可在第14天即达100%的完全缓解,此结果已于2020年12月的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做大会专题报告,并受到 ASH 官方媒体《Hematology News》头版专题报道。10例患者在另一项双靶点 CD19/CD20 STAR-T 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中,可在第14天达100%的完全缓解,此结果已在2021年6月的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做大会专题报告。

以上两项研究均未发生三级以上的细胞因子风暴的事件和严重不良反应,证明 STAR-T 的疗效和安全性。STAR-T针对实体肿瘤的研究数据于2021年3月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受到业内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此外,公司基于 enTCR-T 技术平台,布局针对 CMV、EBV、HPV 等多个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产品管线。进展较快的 CMV 特异性 TCR-T 疗法的临床数据也在2021年12月的 ASH 会议发布,今年计划启动 IND 申报。

适应症选择上,我们围绕 STAR-T 技术主要做了血液瘤和实体瘤两个方向的布局。在血液瘤方面,我们认为单一靶点的细胞治疗会很快丧失治疗优势,比如接受抗 CD19 CAR-T 治疗的患者有很大部分的复发患者是 CD19 抗原丢失,导致治疗的失败。从临床的需求来讲,双靶点的 CAR-T 细胞治疗会更有临床需求,也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在血液瘤领域,充分利用STAR的天然双靶点的结构优势,布局的是双靶点的 STAR-T 治疗产品。在实体瘤方面,考虑到我们 STAR-T 有更低的耗竭和更好的浸润性,我们主要选择的是没有特别好药物治疗的实体瘤,比如肝癌、胰腺癌、胃癌等。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扩展我们的 STAR-T 和 TCR-T 应用到感染性疾病领域,解决那些病毒性疾病感染无药可用又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器官移植后的病毒感染患者。此外,我们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也会有布局。

Q6:目前 CAR-T 和 TCR-T 领域也捷报频出,公司产品与之相比的优势在哪?

A:细胞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热门的肿瘤治疗研究方向,其中 CAR-T 和 TCR-T 占了半壁江山。CAR-T 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非常成功,但对于实体瘤的疗效有限。有些实验证据显示 TCR-T 治疗实体瘤的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 TCR 的信号传导同 CAR 不完全一样。但由于TCR-T 技术比较复杂,影响了其发展进度,目前全球范围内仍无产品上市。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的研究团队不满足于跟随前人脚步深耕,而是重新设计了 CAR,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结构 STAR-T,它整合了 CAR-T 与 TCR-T 技术的优势,较传统的 CAR-T 细胞表现出更好的肿瘤浸润性和更高的抗原敏感性。

在多种实体瘤模型中,STAR-T 细胞疗效显著优于 CAR-T 细胞,且无明显毒性。此外,STAR-T 细胞具有类似天然 TCR 样信号传导所赋予的有利特性,有望为治疗难治性实体瘤提供优异的临床益处。

正因为与当前细胞治疗领域占垄断地位的 CAR-T 相比,STAR-T 更具有天然 T 细胞的特性,天然双靶点,毒性低,耗竭慢,浸润性强,对实体瘤治疗的突破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们也开始布局 STAR-T 在肝癌和胃癌方面的产品开发,目前正在开展 IIT 研究验证 GPC3 STAR-T 在实体瘤病人中的有效性。

Q7: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作为最受期待,或者最有希望解决肿瘤终极问题的大领域,如何看待它的发展和前景?市场空间又将有多大?

A:细胞疗法通常是一次性治疗,能够阻止疾病发展或逆转疾病的进展,从而可能缓解疾病的潜在病因,甚至治愈疾病。

细胞和基因治疗的药物开发,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领域,美国也是在2010年左右才取得了一些比较重大的一些进展。目前,在细胞治疗领域,不论临床试验数量,还是持有专利数量,中国在全球仅次于美国,有望实现追赶超越。

但是目前, 已上市 CAR-T 靶点集中在血液瘤的 CD19 和 BCMA 靶点,在实体瘤领域还有极大探索空间。

除面临靶点过于集中的行业竞争格局,同时,目前 CAR-T 细胞免疫疗法的相关专利主要掌握在诺华、吉利德和百时美施贵宝等美国或跨国大型药企手中,尽管有些专利还未获准进入中国,但从长远看,CAR-T 领域的竞争必将愈演愈烈,因此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在这个新兴市场站稳脚跟。

华夏英泰将血液肿瘤细胞治疗推进到多靶点阶段,同时拓展到传统 CAR-T 难以取得显著疗效的实体瘤方向,是创新生物药领域的尖端探索,其产业化必将为我国生物医药科学研究和肿瘤治疗临床应用带来重大变革。

Q8:肿瘤免疫治疗市场会有怎样发展趋势?例如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领域,新兴的细胞疗法(如γδT、NK、macrophage 等)辈出,华夏英泰如何看待这百花齐放的局面,又如何应对?

A:2021年是免疫细胞治疗飞速发展的一年,几个 CAR-T 产品在中国的上市给众多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2022年,相信免疫细胞治疗能有更多的突破,免疫细胞疗法将为患者带来越来越多的希望。以免疫细胞治疗为核心的医学,将成为继放化疗、手术治疗后的另一种癌症治疗途径,免疫细胞治疗的全新时代已经来临。

但同时,目前细胞治疗靶点“扎堆”、“内卷”现象也值得思索,创新的价值将逐渐显现。所以说差异化创新将会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力争上游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同时,卓越的疗效是创新的价值体现之一,创新要以经得起考验的疗效为导向。

华夏英泰作为一家从基因编辑 T 细胞底层技术突破,具备源头创新能力的细胞治疗企业,选择与同类竞品差异化的赛道,在积极推进双靶点血液瘤品种的产业化的同时,重点布局实体瘤 STAR-T 以及病毒靶点 TCR-T 管线,将通过创新实现“吹尽狂沙始到金”。

Q9:未来2-3年,华夏英泰有什么发展计划或目标?

A:华夏英泰把“科学创新,攻克癌症”作为公司的愿景,立志在晚期癌症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

我们计划在3~5年内完成基于 STAR 技术平台针对血液瘤和实体瘤的部分 First-in-Human 的正式临床研究,推进1~2款细胞治疗药品上市以实现产业化,并基于上述技术产生多个国内外发明专利。此外,华夏英泰计划筹备近万平米生产场地的建设,以支撑临床血液瘤的 II/III 期的生产制备所需,同时在人员扩充及商业化发展方面均有布局。

希望针对晚期癌症这一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利用创新技术为患者带来肿瘤“治愈之光”。

从创始人这个角度,特别是科学出身的人,还是致力于做一个扎实的品种,最终经过市场的检验,体现产品及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