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天酱油陷入“中外双标”的舆论旋涡。
中国人厨房里讲究个“柴米油盐酱醋茶”,酱油几乎是每个中国人,每天都要吃的调味料,直接关系到14亿中国人的饮食健康安全。在酱油上打歪主意,那必然会遭到14亿中国消费者的反噬。任何一家食品企业想要在中国市场上持续深耕,就绝不能在食品安全上,耍小聪明,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资料图片)
海天味业是中国第一大酱油集团,也是海天味业的支柱性产业。仅酱油一项收入就占海天味业总营收的65%。可以说,酱油是海天味业的生命线。一旦海天味业的酱油口碑被打垮,几乎无可避免地会对海天味业造成致命性打击。
酱油业务如此重要,为什么海天酱油却要“中外双标”呢?
根据网友的爆料称,海天味业出口海外的酱油无添加剂,而在国内销售的酱油却有添加剂。这种典型的“双标”,坑害国人。一时间,网上对海天酱油的抨击汹涌澎湃。可是,这是真相吗?
队长特意查询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这确实是真相。海天酱油确实“中外双标”了。但这不能怪海天酱油,要怪,就怪美国、日本、印尼、印度等绝大部分海外国家都不要求注明食品添加剂成分表。只有中国严格要求所有的食品企业都必须清楚注明全部的食品添加剂成分。
在中国,你别说一瓶酱油了,哪怕是一包饼干,一根冰棍,一杯奶茶,一瓶矿泉水,你去看它的包装袋上,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商品,一定会细致地标注各类添加剂成分。但如果你去日本、美国等海外国家,你去买一个包装食品,它的包装袋上可能只写了原料表,而没有添加剂配料表。
这是不同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不同而导致的,只是中国要求比较严格。你在海外看到的海天酱油包装袋上没有写添加剂,不代表它真的没有添加剂,只是海外的很多国家不要求标注。
海天味业作为中国最大的酱油龙头企业,产品销往全球,自然会根据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要求,去适应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种中外食品安全法上的双标,才是海天酱油双标的根源所在。
大家对食品安全陷入了一种惯性误区,潜意识地认为,中国食品安全要求普遍低于海外。这是一种传统的错误认知。中国人口14亿,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视食品安全。
而对添加剂,大家也不必妖魔化。全球食品添加剂使用规模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日本。他们的人口远远低于中国,为什么美国和日本的食品添加剂使用量会比中国规模更大?
这是因为,美国和日本的食品工业发达程度遥遥领先于中国。食品工业越发达,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才越大。尤其是美国,中国人很抵制的转基因食品、人造肉、瘦肉精,都是合法食品,且大为盛行。大家很抵制的预制菜,在欧美日韩澳等国家,渗透率也早已超过60%。这都是食品工业发达下的标准化产物。
要正确看待海天酱油的“中外双标”,首先就要打破欧美日韩澳的食品安全标准高于中国的认知。在食品添加剂的标注方面,中国不说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至少也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前。
也就是说,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标准,中国高于海外绝大多数国家。
那么,为什么食品企业要使用添加剂呢?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增味剂、着色剂和防腐剂。
在海天酱油中,我们可以发现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五种添加剂。除了苯甲酸钠是防腐剂,其他四种都是无毒无害的增味剂。而苯甲酸钠是防腐剂,长期食用或者大量食用是有毒的,但在少量添加中,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添加苯甲酸钠的不只是酱油,还有我们日常食用的碳酸饮料,醋、鱼罐头、咸菜、糖浆、果酱以及蜂蜜等,均有添加。这些添加都是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以内的,如果超标,它们过不了食品安全检查,也上不了超市的货架。
如果大家要抵制食品添加剂的话,那基本上就只能回归农村,过一种“田园牧歌”的原始生活了。那么,我们在买酱油时,能不能选择无添加的纯酿造酱油呢?当然可以。
这种纯粹的零添加酱油,海天味业也有,国内国外都有得卖,只是价格更贵一丢丢。队长特意去淘宝搜了一下,普通的有添加剂的海天酱油每瓶500ml/7.5元,零添加的海天头道特级酱油每瓶480ml/14.9元。你看价格,其实都挺便宜的。大家要是不喜欢添加剂,就在逛超市的时候多留意一下,看一眼成分配料表,选择零添加的酱油就行了,也就多付几块钱。
中国酱油成分表很细致,不像国外,添加了不标注。只要你想买原味酱油,超市里都有得卖。某些流量自媒体特意拿成分表的“中外双标”来制造话题,传播恐慌,收割流量,队长是坚决反对的。
要是大家都买零添加的酱油,以后别说海天味业了,中国的酱醋企业就都不会生产有添加剂的酱醋了。无添加酱油在口味上是不如有添加剂的酱油的,吃起来就是原味,提鲜或者增甜方面效果没那么显著,但更安全,更健康。
所谓的“中外双标”是客观存在的,但在食品配料成分表方面,中国标准高于海外标准。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关键词: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