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播报:仁和药业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贴牌产品撑起业绩半边天| 看财报

时间:2022-08-26 20:44:05       来源:钛媒体

8月24日晚,仁和药业(000650.SZ)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


(资料图)

根据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1亿元,同比上涨6.6%;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下滑9.66%。公司称,受原辅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成本有所上升所致。

此外,上半年里,公司健康相关产品营收比重同比增加90.71%,药品营收比重却同比减少8.51%。

作为老牌的医药企业,仁和药业曾经打造过很多拳头产品,其公司的营收更是从2011年的7.79亿增长至2021年的49.36亿。但近几年,公司再无新的代表产品,或许,公司的经营策略似乎正在发生转移。

业绩增长乏力,公司大力发展贴牌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仁和药业前身系九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南昌市,1996年,仁和药业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其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中西药及健康相关产品,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栓剂、软膏剂、搽剂等药品以及健康相关产品。其主营产品包括仁和可立克、优卡丹、妇炎洁、闪亮滴眼液、清火胶囊等。

APP发现,近年来,仁和药业的业绩增长乏力。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4.03亿元、45.81亿元、41.06亿元、49.36亿元,除了2021年有明显增长外,其余三年基本上原地踏步。与营业收入变动幅度基本一致,对应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06亿元、5.38亿元、5.69亿元、6.65亿元。

而2021年公司的业绩之所以有所突破,主要也是源于并购。去年,仁和药业耗资7.19亿元收购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各80%股权,加码大健康产品业务布局。

据了解,此前,仁和药业曾在中国医药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公司一举打造了“洗洗更健康”“闪亮滴眼液,谁用谁闪亮”、“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治感冒,就用仁和可立克”等经典营销案例。但近20年里,公司再没产出过拳头产品。

APP发现,如今在电商平台上搜索仁和药业,首先搜到的并不是各类药品,而是面膜、祛斑霜、洁面乳、额头贴、减肥药、防脱洗发水等五花八门的产品。据了解,这些都是公司合作的OEM产品,涵盖药品、保健品、药妆、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

在中报中,仁和药业也表示,公司产品分为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并称“公司自有产品是发展根本,OEM贴牌产品是有益补充。”目前从收入来看,仁和药业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

另外,尽管公司没有单独披露贴牌产品的毛利率,但其表示,自有产品的毛利高于贴牌产品。因此,仁和药业提到,“公司深知公司自有产品是公司未来业绩的保障,也是发展根本,但贴牌产品是公司产品的有益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互不排斥。”

另外,仁和药业还强调,公司非常重视对于 OEM 贴牌产品的管理工作,所有与公司合作的合作伙伴,必须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合法经营主体,不存在与无资质公司进行合作的情况。

据悉,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生产),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

2012年,仁和药业开始试水OEM,而在未来,公司或将继续加大贴牌产品的布局。据了解,当前,仁和药业把“大健康”业务当成是发展侧重点,在媒体的报道中,公司曾表示,“2021到2025年是我们的第5个5年规划,希望通过4、5年时间,把大健康板块的体量做成与药品板块并驾齐驱。”

而在大健康业务中,有六成都是贴牌产品,可见,未来公司的贴牌规模还将继续扩大。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仁和药业有多家子公司因出现环保问题被行政处罚,相关问题包括涉嫌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排放的废水中总氮超标等。

因此,仁和药业虽然收购了多个子公司扩充业务,但后续也十分考验公司的管理能力。

“重营销,轻研发”模式依旧

此外,仁和药业一直依赖广告营销,比如,前文中提到的明星产品都是凭借着简单上口的广告词和洗脑的广告形式而大获成功。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仁和药业同期的销售费用分别高达6.1亿元、7.7亿元、7.8亿元、5.7亿元、5.96亿。

为了卖出种类繁多的商品,仁和药业还打造了一支庞大的销售团队。截至2021年末,仁和药业在职员工的数量为7055人,其中销售人员高达4132人,占比高达58.56%,是生产人员的3.3倍。

但同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是2341.66万元、3107.73万元、3804.16万元、3979.41万元,5214.38万元,研发投入均不足同期营收的1%。

而在今年的中报中,虽然公司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公司研发费用的占比也较2021年有所下降。

可以说,“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导致了公司的不仅在新产品上后继无力,老产品也是频繁翻车。今年5月,妇炎洁产品就深陷“广告涉嫌侮辱女性”的负面舆情中,随后,其官微发布了道歉信并称虚心接受大家对妇炎洁所有的批评,并已成立了专项小组,全面下架相关产品,开展自查自纠。

而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妇炎洁首次陷入争议。早在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第7号公告中,妇炎洁就作为67种涉嫌“宣传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不合格消毒产品之一,榜上有名。

2013年,人民网也曾撰文质疑妇炎洁的真实效果,这款产品在当时正陷入诱导女性频繁使用“治疗”炎症的争议。

而如今,仁和药业的中报中也并未详细披露妇炎洁等主要产品经营状况,我们也无从知晓妇炎洁的销售状况、盈利能力。

除了广告引得争议之外,公司的主营药品也频陷“质量危机”:2012年4月,仁和可立克陷入毒胶囊事件;12月,闪亮滴眼液被曝含防腐剂;2013年1月,优卡丹被指对儿童肝肾有毒。尽管事后仁和药业也发过澄清公告,但品牌信任度和美誉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

2016-2019年底,仁和药业子公司江西制药因生产、销售劣药等问题被南昌市、江西省食药监局、南昌县市监局行政处罚多达10次。

而如今,APP发现,在小红书上搜索“仁和布洛芬”,则有不少人吐槽药品没效果、是假药,吃了不止痛、耽误病情等等。

此外,APP还注意到,公司业绩的下行和战略重心的转移也已经影响到了投资者的信心。截至8月26日,仁和药业股价较去年6月最高点12.6元已跌超40%。

而另一边,仁和药业的创始人杨文龙又把目光转移到了互联网医疗赛道。近日,港交所公告显示,二次递表的叮当健康通过港交所聆讯,招股书显示,杨文龙目前间接持有或控制叮当健康50.48%的投票权,由此可见,目前仁和药业的重心或许真的不在制“药”上了。(本文首发,作者|于莹)

关键词: 生物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