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身边看文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 笙
北京市西城区东中胡同31号院,是一处改造过的老四合院。在这里住了50多年的李明珠大妈说:“最近小院拆了十几个小煤棚、杂物间,变化翻天覆地。”
近年来,西城区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最美院落”和“城市客厅”,以绣花功夫提升创城精细化水平,把“文明指数”转化为市民的“幸福指数”。
“最美院落”打造整洁和谐生活空间
“和许多大杂院一样,之前31号院杂物堆积、小棚林立、户厕逼仄。一到夏天,旱厕发臭,排水不畅,如厕问题成了居民头疼的事儿。”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党委书记谭道亮说,此次西城区以打造“最美院落”为契机,精准对接居民诉求,用心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
走进新改造好的户厕,脚下一尘不染,坐便器前铺着脚垫,厕纸伸手可及。厕所恒温,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李明珠说:“厕所快成五星级了。不但我看着高兴,院里的街坊也都高兴!”说话间,一只小猫跃上屋瓦,老街坊们闲坐一旁,绿植掩映,别有一番趣味。
为带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进一步精细化,西城区启动打造“最美院落”试点,按照“一院一策”,拆除院落违建,整理还原院落本色。“一院一设计,一院一方案,改造工作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满意。”谭道亮说,“东中胡同有32个院子,如今已经改造了90%。到年底包括街巷小品、院落小品、公共空间应该都能整治完成。”
王涛是西城区城市管理委“最美院落”评选负责人。她介绍,今年西城区启动了“最美院落”评选。经过实地走访勘察,第一批5个“最美院落”从全区申报的42个院落中脱颖而出。此次的“一院一策”改造,与以往院落改造最大的不同,就是院落的公共空间改造方案由居民共商共同决定,增加了居民的参与度。像院子里的老树怎么保护、线路怎么走、屋顶漏雨怎么解决……街道、社区和责任规划师团队入户走访,广泛征求百姓意见,为“最美院落”的打造提供最佳规划方案。
院内还共商制定了文明公约,打造“小院议事厅”,居民轮流值班维护厕所卫生、管理院落公共设施、宣传文明行为,为共有院落出谋划策。王涛说,下一步还将打造“小院故事会”,邀请老人讲讲小院历史,把胡同文化传承下去,打造整洁和谐、安全幸福的生活空间,凝聚起共建文明和谐家园的合力,让文明新风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城市客厅”见证居民幸福生活
走出平安里地铁站,街边广场的灌木与夏花茂盛生长,座椅与健身器材排列错落有致。半场篮球场内,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正打着球。市民出站入园,眼前有景,街道空间变成了居民的“城市客厅”。
作为平安大街西城段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亮点之一,平安里地铁站街角口袋公园于去年年底亮相。针对平安里地铁口周边功能复合、人群多元、轨道站点集中的特点,西城区对地铁口周边设施及无序状况进行了提升改善,整合街角空地,打造成开放的树阵广场、健身活动区,营造林荫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增加街心公园绿地4000余平方米、健身活动场地500余平方米,极大增强了街角的活力。
结合背街小巷和街区整治,西城区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和边角地,积极打造公共绿色休闲空间,共建设“城市森林”示范型绿地6处、口袋公园72处,新增微绿地141处,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7%。
“您看我们家门口现在多敞亮,一转弯就能看见这个有花有草的公园。别看它小,花草一应俱全,能遛弯儿、能休息,外孙还能打篮球。”家住新街口育德社区的李素荣向记者介绍,“现在城市品质提升了,人们素质也提高了,大家都自觉维护家门口的休闲‘小客厅’,在这里生活,满满的都是幸福感。”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2日 04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