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亏损两年后,天域生态(603717.SH)终于扭亏。
8月12日,公司发布中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6.59万元,同比增长161.56%。
不过,APP注意到,天域生态的扭亏并不是主营业务增长带来的,而是靠处置房产确认收益实现。且对照一季报来看,第二季度公司依然是亏损状态。
(相关资料图)
面对连续的业绩下滑乃至亏损,天域生态早早开始转型。但当前时点来看,无论养猪还是介入锂电,追逐热点式跨界转型,前景难言乐观。
主业走下坡路靠卖房扭亏天域生态成立于2000年,主营园林生态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及苗木种植等,于2017年上市。上市前,公司业绩连年稳健增长,可谓健康。然上市次年,业绩“变脸”,净利润急剧下滑不说,甚至连续两年巨额亏损。
(天域生态业绩变动情况,来源:wind)
2020年、2021年,公司分别亏损1.57亿元、2.15亿元,两年累计亏损3.72亿元,而此前的四年其累计盈利也仅3.84亿元。
到今年上半年,公司才实现扭亏,但归母净利润仅2266.59万元。对此,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出售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权北路1688弄12号及15号的建筑面积为6772.27㎡的房屋及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出售该资产确认的资产处置收益为4707.29万元。”
换句话说,靠卖资产扭亏的天域生态基本面并未好转。今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依旧亏损,为-2648.04万元。
进一步拆解数据来看,今年第二季度,天域生态在单季实现营收2.25亿元的情况下,还亏损了21.04万元。
上市第三年,天域生态缘何就走到亏损地步?归根究底还是主业走下坡路。
回溯2017年IPO时的招股书,公司极力阐释园林行业前景的广阔,称“对园林绿化的旺盛需求主要源于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的诉求不断提升,从而推动政府在园林绿化、生态修复方面的持续需求及房地产开发商对园林景观的刚性需求。”
但公司所谓的景气度带来的利好仅维持了一年。2018年,由于PPP 项目大规模退库、金融去杠杆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天域生态业绩开始下滑。
业内人士告诉APP,“园林行业的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且该行业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加上很多客户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地产商等,结算周期长,对公司资金规模要求较高。一旦回款出现问题,对公司经营是致命的。”
如是所言,早在天域生态上市当年,其应收账款就达到4.45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高达47.03%。之后几年,公司应收账款更是快速增长,2018年-2021年,分别为6.49亿元、7.47亿元、7.53亿元、5.69亿元,占营收的比重达61.93%、89.25%、129.16%、89.18%。到今年二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高达5.33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再次飙升至153%。
应收账款高企带来的坏账直接导致公司亏损,也遭到交易所的刨根问底。到如今,公司已经放缓主营业务,转而着重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天域生态在中报中明确表示,“针对国家PPP政策的变化调整和房地产行业的收缩态势,公司主动放缓经营节奏,严格把控项目实施风险,以在手订单屡约为主,新承接项目为辅。上半年,重点项目清欠工作及应收账款回收,依旧是公司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
经营重心的变化,直接带来合同额的变化,今年上半年公司及子公司累计签订合同23项,合计金额1857.29万元;而在如日中天的2017年,公司及子公司累计签订合同曾达54项,合计金额26.32亿元。
追热点跨界养猪业绩下滑、主业不振,天域生态早在2017年就提出转型,彼时给出的方向是重点探索天域田园和生态农业等发展方向。但APP注意到,天域生态转型策略颇值得玩味,从养猪到锂电,热衷追逐“热点”。
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国内生猪产能急剧减少,生猪价格猛涨。当年8月15日,天域生态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的罗卫国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天域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正式官宣跨界养猪。彼时给出的理由是,“基于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利好判断,生猪养殖行业现金流优于公司传统业务。”
同年9月,公司再发公告,与皮埃西(张家港)种猪改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IC中国)经友好协商,就种猪扩繁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公司迅速租赁场地、建养殖场、母猪引种,2020年首批生猪出栏入市,2021年初又公告拟再建猪场,大干快上的节奏明显。
但2019年跨界养猪就如高点入市,天域生态的猪场还在建设中,2021年春节后,猪周期就转瞬进入下行通道,年中甚至跌破成本线并持续很长时间。
见识到猪周期的急上急下,公司跨界养猪的热情明显有所消减。公司在2021年年报中坦言:“进行生猪养殖转型的上市公司也应当理性投资,稳健发展,并且利用好自身规模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的优势。“
时间来到今年上半年,公司位于崇明及武汉的猪场才正式投产运营,此时公司生态农牧板块的方向已经升级为实现“种、养、食”相结合的生态大农业战略。
根据公司披露的主要经营数据,今年1-3月,公司销售生猪17829头,上半年累计销售29857头,仍有存栏15.64万头。
(天域生态生猪销量,来源:公告)
生猪销售直接带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的增加,但就净利润而言,明显未能起到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在互动平台上明确表示“生猪养殖板块,短期内不会扩张”。
转型锂电遭“唱衰”养猪未能拯救困境中的天域生态,今年其又瞄上大热的锂电材料领域。
2月23日,天域生态公告称,拟以不超过6.1亿元现金增资青海聚之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聚之源”)达到控股目的。资料显示,青海聚之源是专业从事六氟磷酸锂、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锂电池三元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新能源材料企业。
养猪还没养出名堂,又要跨界技术含量更高的锂电材料,溢价并购亏损公司股权的天域生态随即遭上交所闪电问询。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也“用脚投票”,公告披露后公司股价断崖式下跌。
跨界未开始就遭各方“唱衰”,天域生态不得不调整投资方案。3月29日,公司公告,上述交易变更为“公司通过增资的形式向标的公司投资2.1亿元,以获得标的公司35%股权”。随之交易对方的业绩承诺也从最初承诺“青海聚之源2022年-2024年实现经审计的公司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亿元、4亿元、5亿元”调整为“2022年-2024年三年经审计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9亿元”。
根据中报披露,公司已支付1.9亿元增资款项,且青海聚之源已经完成此次的公司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事实上,天域生态跨界追逐锂电领域的行为不被看好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青海聚之源本身资质难言优质。2016年1月成立的青海聚之源,现阶段产品为六氟磷酸锂,公司已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批复的年产 6000 吨高端六氟磷酸锂建设项目,其中一期年产 2000 吨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已于 2021 年下半年竣工并获得德令哈市应急管理局试生产批复,尚未正式投产,二期年产 4000 吨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尚在建设过程中。截至2021年末,其总资产8.82亿元,净资产9135.01万元,负债7.91亿元。
经营方面,2020年、2021年,青海聚之源仅实现营业收入0元、381.7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67.47万元、-2804.51万元。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交易对方承诺2022-2024年其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9亿元,能否实现只能打个问号。
另一方面,资本蜂拥进锂电领域,未来行业产能过剩成为必然。以青海聚之源主营的六氟磷酸锂为例,去年动力电池产业链高景气直接带动其核心基础材料之一电解液的需求,推动六氟磷酸锂价格走高,从2020年7月的7万元/吨,一举涨至去年末最高56万元/吨的价格。但今年3月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跳水,一度跌到25万元/吨左右,近日价格有所反弹,在26.75元/吨左右。
实际上,今年年初开始,市场上已有六氟磷酸锂规划产能过剩的风声,但业内仍在加码产能。比如:6月下旬,川恒股份(002895.SZ)和八亿时空(688181.SH)相继公告扩能,前者拟与国轩控股集团合资新设公司投资开展六氟磷酸锂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业务,后者拟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8月初,天际股份(002759.SZ)又计划在江西瑞昌投资约30亿元新建年产六氟磷酸锂30000吨、高纯氟化锂6000吨及副产品配套项目。
针对业内的不断扩产,有行业分析师向APP坦言,“行业内其实已经出现无序竞争,虽然近期六氟磷酸锂价格有所反弹,但大概率难再现去年的大涨。毕竟在行业产能大扩张后供需结构已经明显改善,随着后续产能逐步释放,价格下跌已经是趋势。”其还表示,按照当前的规划推算,行业产能过剩只是时间问题。(本文首发App,作者|苏启桃)
关键词: